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汗

黄汗

病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治宜实卫和营,行阳益阴,方用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本病在《金匮要略》属水气篇而与风水、历节等不同,并指出:黄汗“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千金要方》以本病为五疸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其证使人身体虚浮,骨节疼痛,发热汗出而不渴者是也。”后世医书如《证治准绳》、《症因脉治》等以黄汗身肿者属水肿门,黄汗身不肿者属黄疸门。

猜你喜欢

  • 奶参

    ①见《广西中药志》。为山海螺之别名。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土党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 洪仁玕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太平天国将领兼医生。广东花县人,为天王洪秀全之族弟。研究医理,并于1859年赴天京(南京),封为玕王。在其朝政工作中,涉及医药卫生者不少,如兴办医院,考试医师,注重环境

  • 十九号大畜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蒺藜散,见该条。

  • 看瓜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 曲差

    经穴名,代号BL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鼻冲。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再旁开1.5寸处;或于神庭与头维两穴连线的内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前

  • 白昼青盲证

    眼科病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二目不疼不赤,瞳孔无异常人,外视如无病,但夜明而昼昏。”类今之昼盲,详黑夜精明证条。

  • 生姜衣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生姜皮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经行先期

    病证名。属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伤脾,或饮食不节等。以致中气不足,冲任失固,经血妄行,症见经期提前,血量较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或心悸,小腹空坠等。治

  • 石疬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为瘰疬坚硬,形如荔枝状者。参见瘰疬条。

  • 枯芩

    见《药品化义》。为黄芩之老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