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肿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亦有以五脏而分,如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等。后世又分为阳水阴水两类。《丹溪心法·水肿》:“阳病水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木香流气饮。”《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水肿治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实证,多由外邪侵袭,气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为主。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等方。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如真武汤理苓汤等方。虚证常由阳证转变而来,病情常虚实夹杂,治应兼顾。亦须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如忌食咸、慎风寒等。参风水、石水、正水、皮水、里水气水等各条。本病证可见于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肝病性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

猜你喜欢

  • 七星丹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提毒丹,见该条。

  • 养阴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 崔叔正

    【介绍】:见崔季舒条。

  • 饶鹏

    【介绍】:明代医家。字九万,号东溪。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较长时间旅居于广东、正德(1613年)时任医官。学术上宗张仲景和李杲为主,著有《节略医林正宗》一书。

  • 沙谷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 邵念山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

  • 甜藤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婴幼疮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中的一系列问题。书中首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袁氏并就治

  • 茨藜根

    见《贵阳民间药草》。即刺梨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