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转筋

转筋

证名。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指肢体筋脉牵掣拘挛,痛如扭转。多由阴阳气血衰少,风冷外袭,或血分有热所致。常发于小腿肚,甚则牵连腹部拘急。《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病脉证并治》:“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诸病源候论·转筋候》:“转筋者,由荣卫气虚,风冷气搏于筋故也。手足之三阴三阳之筋,皆起于手足指而并络于身,若血气不足,阴阳虚者,风冷邪气中于筋,随邪所中之筋,筋则转。”《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拂,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故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则愈也。”《赤水玄珠·转筋》:“寻常转筋,四时皆有,不因霍乱而发者,其发多于睡中,或伸欠而作。丹溪谓此多属血热,以四物汤加苍术红花、酒芩、南星水煎服。”参霍乱转筋条。

猜你喜欢

  • 大通草

    见《四川中药志》。即通草,详该条。

  • 打伤

    病名。指被拳、棒等打击肢体所致的损伤。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因打击部位及轻重不同而见证各异。一般体表轻伤,局部青紫肿痛;如皮破、筋脉损伤,则出血、肿痛、或形成瘀块;如有骨折,则伤处可见畸形,活动

  • 桐油中毒

    病名。因误食桐油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见发热、气短、肢麻、水肿、心脏扩大、肝肾功能损害等。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桐油毒的药物,如甘草、干柿

  • 火性炎上

    借用五行学说中阐述火焰上炎的现象以比喻火邪致病时其病变有向上趋向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如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阴虚

  • 督俞

    经穴名,代号BL16。出《太平圣惠方》。别名高盖。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肩背神经,第六、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

  • 赤瞎

    病证名。①《兰室秘藏》卷上:“目眶岁久赤烂,俗呼为赤瞎是也。”详目眶岁久赤烂条。②白膜蔽睛俗称赤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白膜蔽睛条。

  • 平补枳术丸

    《医学入门》卷六方。白术二两,白芍药一两半,陈皮、枳实、黄连各一两,人参、木香各五钱。为末,荷叶煎浓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米饮送下。治痞满。

  • 蕨薯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 厥证

    病证名。简称厥。出《素问·厥论》等篇。①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症。《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

  • 异经选穴法

    指本经罹病而取用他经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或称他经选穴法。如足阳明胃经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任脉为病的崩漏,取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