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厥证

厥证

病证名。简称厥。出《素问·厥论》等篇。①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症。《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②指四肢寒冷。《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③指癃证之危重者。《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名曰厥。”

猜你喜欢

  • 司地

    运气术语。出《素问·本病论》。即在泉。参见司天在泉条。

  • 八月霜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 齿软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 腹中痛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 下马仙

    见《本草纲目》。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 红战舌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 暗山公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山大颜之别名,详该条。

  • 浊涕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指鼻涕浓稠秽浊,多因肺热或胆热所致,常见于鼻渊等病。

  • 乌云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六方。松香二两,硫黄一两。为细末,香油拌如糊,摊青布少半指厚,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燃一头,下用一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

  • 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泄泻》:“积泻者,腹痛而泻,泻后痛减,泻去稍宽。”小儿多见。因小儿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以致积滞而成。《幼科发挥》:“积泻者面黄,所下酸臭食也。”其症频频泻下,泄出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