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哮

虚哮

病名。指元气素虚,反复日久的哮证。《寿世保元·哮吼》:“哮吼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类证治裁·哮症》:“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为虚,其盐哮酒哮糖哮,皆虚哮也。”又“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脾胃阳微者,急养正,四君子汤;久发中虚者,急补中,益气汤;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症指南医案·哮》:“宿哮肺病,久则气泄汗出,脾胃阳微,痰饮留著,有食入泛呕之状。夏三月,热伤正气,宜常进四君子汤以益气,不必攻逐痰饮。”哮病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参见阳虚喘阴虚喘条。

猜你喜欢

  • 肝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肝黄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语蹇涩,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肿,腹胁胀满者难治。”治用烙法及柴胡散、犀角散等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齿黄,

  • 直肠结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指粪便结于直肠难出者。《医碥·大便不通》:“燥屎巨硬,结在肛门难出,名直肠结。从导法治之。导法,以蜂蜜炼成条,大如指,粘皂角末、油抹入便门。寒结者加草乌头末,以化

  • 三焦咳

    病症名。指咳而腹满,纳食减少者。《素问·咳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治宜异功散、通理汤、木香顺气散、七气汤加黄连、枳实等。参见咳嗽条。

  • 通肠漏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

  • 肩项痛

    指肩痛连项。见《针灸甲乙经》卷八。多由邪客经脉,或血失濡养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治用羌防泻白散或圣愈汤等方。参见肩痛、项痛条。若内脏病而痛引肩项者,病多危重。《素

  • 疏风

    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

  • 五志

    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与五脏的机能有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血轮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两眦。《银海精微》:“心属火,曰血轮。在眼为二眦。”故眦部的疾患多与心、小肠有关,详眦条。

  • 沈存中

    【介绍】:见沈括条。

  • 五月红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