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九卷。多因气结或水土因素而引起,症见颈部肿物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按之柔软。本证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治以理气软坚,健脾除湿为主,用四海舒郁汤、海藻玉壶汤加减。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针入皮下以后,进针时宜慢,出针时宜快,能使正气深入,为补。参见疾而徐则虚条。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综合性医书。一名《增补医方一盘珠》。10卷。清·洪金鼎纂。刊于1749年。卷1总论运气、经络、脏腑、脏象及外淫诸病;卷2~4内科杂病;卷5外科;卷6~7女科;卷8~9小儿科;卷10眼科。每种疾病首载医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又名逆顺障证。古人认为:翳从上方向下蔓延者为顺,反之为逆。病因多属风热侵袭,脉络瘀滞。症见赤脉翳从黑睛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四周向中央侵犯,涩痛羞明,视昏多泪。严重者,可遮
出《灵枢·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防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续编》。多因产后败血不去,停积于心;产后气血两脱,心气虚不能上通于舌,或痰热乘心,心气闭塞所致。败血停心者,症见面色紫黑,心闷,治宜活血开郁,方用芎归汤合七珍散(人参、石菖蒲、生
拔罐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亦称药筒法,是拔罐与药物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拔罐的操作,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和吸收,以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舒筋止痛。适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急慢扭伤,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