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陷泄泻

气陷泄泻

病证名。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寿世保元·泄泻》:“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用益气健脾汤。《罗氏会约医镜·杂证》:“泄泻急而趋下,不能少停,此脾气虚而下坠也。”用甘缓汤。若大泻气脱不知人,口眼俱闭,呼吸欲绝,急灸气海穴,可进大剂参附辈温补。参见虚泻、脾虚泄泻条。

猜你喜欢

  • 根、溜、注、入

    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足三里

  • 匝舌痈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乃受天地杀厉之气,中人脏腑,因痰火而成。故发则暴悍,为症非小。重则发为僵直,轻则发为反张。舌向上肿如热物者是,后包破者非。舌左右或肿或不肿,面紫口白。”

  • 张彦仁

    【介绍】:参见张杲条。

  • 营卫气血

    ①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种精微物质和动力基础。参营、卫、气、血各条。②温病学说借卫与营、气与血的阴阳表里相对关系,将温病传变由外而内、由气及血的过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临床辨证论治的纲领。

  • 伤寒论附余

    见伤寒论注条。

  • 肥珠子

    见《本草纲目》。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

  • 间脏

    指疾病传变不传于所胜之脏,而是间隔一脏,传于其所生之脏。如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母子相传。《难经·五十三难》:“间藏者,传其子也。”按五行学说,间脏其气相生,虽病亦微。

  • 背骨

    ①指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大椎穴)的部位。《灵枢·骨度》:“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②骨名。指脊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背者,……其骨一名脊骨,……共二十一节,下尽尻骨之端。”

  • 客热

    病证名。小儿发热,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故名。元·朱丹溪《幼科全书》:“客热者,邪妨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头面,次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良由真气虚而邪气胜也。邪气既胜,则真气与之

  • 艳红纹

    指纹红而娇艳,主寒证(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