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太阳经筋病候

手太阳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夏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其病,小指支肘肉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寒热在颈者,治在燔针劫刺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为肿者,复而锐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颔,结于角,其痛当所过者支转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夏痹也。”

猜你喜欢

  • 四物加黄芪芍药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方。黄芪、肉桂、炮姜、炒芍药各一两,炙甘草、当归各一两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服。三日次。治寒冷腹痛。

  • 鬼客厅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见该条。

  • 细辛大黄丸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五号明夷方。细辛、大黄、枳实、厚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一至三钱,淡姜汤稍冷送下。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而昏沉者。

  • 广嗣

    嗣,指后代、子孙。广嗣即多子女。

  • 佑王长寿经

    即《黄色比吉经函》。详该条。

  • 横蛾

    病名。见《疡科选粹》卷三。书中把乳蛾症分为横鹅与竖鹅两种类型。参见乳蛾条。

  • 溃疡丸三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乌贼骨15克,川楝子、延胡索、赤芍药各9克,桃仁6克,蒲黄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一丸,日二至三次。治瘀血型溃疡病,症见痛有定处,痛如针刺,

  • 土木鳖

    见《医宗金鉴》。即木鳖子,详该条。

  • 四皮麻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详该条。

  • 脑泻

    病名。指鼻涕脓臭者。《普济方》卷五十七:“脑泻臭秽。”属鼻渊类。参见鼻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