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中暑泻

猜你喜欢

  • 气虚身热

    病证名。《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因元气本虚,伤于暑湿所致发热。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亦有因饮食劳倦,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宜用甘温除热。详气虚热条。

  • 谷莠子

    见《植物名汇》。为狗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滋肾息风汤

    《医醇賸义》卷一方。当归、菊花各二钱,熟地黄、菟丝子各四钱,枸杞子、巴戟天、豨莶草各三钱,天麻八分,炒独活一钱,大枣十枚,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肾风,症见头目眩晕,心中悬悬,惊恐畏人,常蒙被而卧。

  • 马牙风

    出明·万全《育婴家秘》。即脐风。详该条。

  • 透穴法

    指透穴而刺,即一针多穴的刺法。又称透针法、透刺法。其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如地仓透颊车,条口透承山,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等。本法为窦汉卿所创。在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

  • 转枝莲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 两手托天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少林内功》。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指端向前,两手缓缓上举过头,再徐徐而下收回至腰部。

  • 番蕉叶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铁树叶之别名,详该条。

  • 痿腮漏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 止泻穴

    即利尿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