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头夹肌及枕动、静脉;布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直刺1~1.5寸。
眼科病证。俗称赤觑、赤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初起,势甚轻微,次后始赤涩有泪,浑睛生障,多脉与眵,日久诸轮廓皆坏,虽略能行走,瞳子不见影动,且障稍高于睛。”其睑内常有椒粟颗粒。类今之沙眼
解剖名。又名目内眦、大眦、眼大头、眼大嘴、眼大睫、(眼)大角。即内眼角(上下眼睑在鼻侧连结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有睛明穴。眦角上下睑弦各有一泪窍(泪小点)。《灵枢·颠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
病名。出《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即上腭痈。详该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介绍】:见殷矩条。
骨名。额骨的眶部。眼眶的上缘。
【介绍】:见吴本立条。
营,指营气。营气与卫气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但在人体内循行部位有所不同,营气运行于脉管中,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营在脉中,卫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