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伤寒溯源集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湿毒流注。详该条。
【介绍】:见尤怡条。
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症见口渴不饥、大便坚结,苔先灰滑,后反黄燥。《温病条辨·中焦篇》:“湿久生热,热必伤阴,古称湿火者是也。”
骨名。即趾骨。左右共28块,较之指骨粗短。
病名。《本草纲目》卷五十上豕屎:“生于腨胫间,恶水淋漓经年,疮冷败为深疽。好肉虚肿,百药不瘥,或瘥而复发。”根据描述,很似臁疮,详该条。
治疗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方法。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纳、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多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陈蒿汤之类加减治疗。
病名。见《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沉翳。详沉翳、沉翳内障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白豆蔻之药材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