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肿

湿肿

肿病之一。多因久居湿地或感寒湿,水湿浸渍,不能运行所致。《奇效良方·水肿》:“病水寒不得宣行,成湿肿证,脉来沉迟,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艰少而涩,大便滑泄。”《证治要诀·肿》:“感湿而肿者,其身虽肿,而自腰以下至脚重,腿胀满尤甚于身,气或急或不急,大便或溏或不溏,但宜通利小便。”《赤水玄珠·水肿》:“但有湿肿,气肿,初亦颇相似,然以手按之成凹不即起者,湿也。湿与水有微甚之意。”治宜健脾通阳、渗利水湿,用防己黄芪汤五苓散除湿汤等方。《医林绳墨·膨胀》:“湿肿者,当清其湿,苍术厚朴泽泻茵陈。”参见水肿条。

猜你喜欢

  • 雷公救疫丹

    见《急救异痧奇方》。即雷击散,见该条。

  • 钩丁

    见《陕西中药志》。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 怯卢文医药简牍

    维族医学著作。作者及著作年代不详。文献记载了当时该地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病名。如脓肿、结节、癞、疥、癣,以及怀胎、流产等。收载维医常用药如酥油、葡萄酒、石榴、茜草、胡椒、小豆蔻等。内容简单,未涉及理论,

  • 椿木叶

    出《新修本草》。即椿叶,详该条。

  • 闭门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 天柱

    ①鼻柱骨之别名。详鼻条。②经穴名。代号BL10。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干和枕动、静脉干。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

  • 小儿按摩

    即小儿推拿,见陈氏《小儿按摩经》,详见小儿推拿条。

  • 尾翳

    经穴别名。《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后《针灸甲乙经》等书列作鸠尾穴之别名,见该条。

  • 脱营

    古病名。《素问·疏五过论》:“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后世沿用脱营之名,而所指不尽相同。①指因情志所伤而成的一种虚劳证。《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脱营之病,虚劳之类也。

  • 咽喉红肿

    病证名。为咽喉疾患之常见症状。多因肺胃火炽,薰灼咽喉,或血分伏火上攻所致。症见喉关或内或外,红肿疼痛,或有口臭、口干苦、便秘溲黄等。治宜清解热毒,凉血消肿。方用清咽润燥汤、银翘散或犀角地黄汤等加减。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