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附王步三先生烂喉丹痧论:“金匮有阳毒之纹,叔和作温毒之说,其证形与今之名丹痧烂喉者极合。”即烂喉丹痧。详该条。
①手阳明大肠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位于食指拇侧边缘一线,也称大肠、大肠筋(《幼科推拿秘书》)。现用此处居多。能治泄泻,止痢疾。《幼科推拿秘书·赋歌论诀秘旨》:“若治痢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积聚门》。即贲豚。积气因发作部位不同,可见气逆冲心满闷,或见膀胱切痛,上冲腹胁满痛,上下攻走疼痛等证。治宜槟榔散、四味丸、天雄散等方。参见贲豚条。
与囟、通。《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反上行,头项颤顶脑户中痛。”详囟条。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阳明主阳经之里,故为阖。
同中气下陷。详该条。
【介绍】:见李时珍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介绍】:见雷丰条。
见《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