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闭

气闭

①病证名。癃闭之一。指气虚气滞而使小便不通。《景岳全书·癃闭》:“气闭证当分虚实寒热而治之。凡气实者,气结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多属肝强气逆之证,惟暴怒郁结者多有之,宜以破气行气为主,如香附枳壳乌药沉香、茴香之属,兼四苓散而用之。若气陷于下,药力不能骤及者,当即以此药多服探吐以提其气,使气升则水自降也。有痰气逆滞不通者,即以二陈汤六安煎之类探吐之。有热闭气逆者,即以大分清饮探吐之。有气实血虚而闭者,用四物汤探吐之。”又:“凡气虚而小便闭者,必以素多斫丧或年衰气竭者,方有此证,正以气有不化,最为危候,不易治也。然凡病此者,必其有渐,但觉小便短少或便时费力,便当留心速治,若待其剧,恐无及也。但治此者,亦当辨其脏气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或病未至甚,须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丸。……若气虚下陷,升降不利者,宜补中益气汤主之,或即用此汤探吐之最妙。”内热不堪温补者,宜补阴化阳,用化阴煎等方。参癃闭、小便不利等条。②指便秘由气滞所致者。《金匮翼》卷八:“气闷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闷通闭。《诗·鲁颂》毛传:“閟,闭也。”参便秘条。③病理名词。指气机阻滞的一类病症。《兰台轨范·厥门》:“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

猜你喜欢

  • 欲降反升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 外科精义

    书名。2卷。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卷上为外科医论,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脉法、内服及外治诸法,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卷下为汤丸膏丹,共1

  • 风疹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因其症状如痧子,故又名风痧。主要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

  • 揲(shé 舌)荒

    揲,摺叠;荒,膏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割皮解肌,搦脑髓,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

  • 烂弦风睑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

  • 医略抄

    方书。1卷。日本丹波雅忠辑于1081年,丹波元简校订于1795年。此书选录《肘后方》、《范汪方》、《小品方》及苏恭、陶弘景、陈藏器等34家晋唐医方242首,分为52门。辑蒐颇广,间有《千金方》、《外台

  • 温热病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①温病的别称。泛指各种温病、热病。也有以感受热邪的轻重与季节的不同,分称为“温病”与“热病”者。《类证活人书》卷五:“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因夏热气而变,名曰热病。温、热二

  • 燥火三消

    病证名。又名风消。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用知母石膏汤加干葛。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用人参白虎汤。下消为

  • 芦蓬茸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世补斋医书

    丛书名。清·陆懋修撰。分正集、续集。正集均为作者自撰,计6种,33卷。刊于1884年。包括文(指有关医学的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论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附《内经遗篇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