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即飞龙阿魏化坚膏,见该条。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古代对水肿病的分类。历代说法不一:①《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水有十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黄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风水,八曰石水,九曰里水,十曰气水。”②《诸病源候论·水肿病
指针刺得气后不间断地进行捻转或提插等运针操作。使患者一直保持明显的针刺感应,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
体表部位。见《银海精微》。即上睑。详该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出《名医别录》。为鸭儿芹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85卷。朝鲜俞孝通、卢正礼、朴允德奉旨合纂。成书于1433年。广泛采摭中朝医籍,分类汇辑医方。所引中国医籍占绝大多数,大约有一百数十种方书,所引朝鲜医籍仅仅数种。该书卷首为“针灸法”,引《针灸资
指病邪在某经传变至尽。外感病的发展演变,有一定的顺序。从某一经的证候,发展为另一经的证候叫传经。一般按六经顺传,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证候发展至厥阴经终止称传经尽。《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