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痰类》。又名火喘、火炎上喘。详各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梁氏见效方》,已佚。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介绍】:明医家。字肖虚。丹徒(今属江苏)人。崇福观道士,羽士韩平叔至京口(镇江)授以秘方,乃精针砭及外科技术,治痈疽诸毒立效。诊断疾病,颇多确论。以荐举,官太医院院判。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斛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运气术语。见《素问遗篇·刺法论》。刚干与柔干的合称。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阳干气刚,阴干气柔,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