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青候。多因经产之后胞脉正虚,湿浊秽邪乘虚侵袭,或肝经湿热下注,伤及任脉所致。症见阴道流出青绿色粘腻,气味臭秽的液体,连绵不断。治宜调肝清热利湿。方用加减逍遥散(茯苓、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由肝胃肾三经之火毒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赘生物,头大蒂小,形似蘑菇,微肿闷疼,若色红皮破者,偶然犯之,则痛引头顶。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用硇砂散点
病证名。清·康维恂《眼科菁华录》:“未产目病号兼胎。”即妊娠目病。详该条。
遶,音义同绕。出《针灸集成》。即肠绕,见该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感觉饥饿而又不想进食。病在胃、肾。有因胃虚有热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加黄连;有因肾阴虚,虚火乘胃者,宜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亦有热病后余热未尽者,亦知饥不食,脉多虚大,可用人参白
即疏肝。详该条。
病证名。详厥证条。
出谢文祥《救产全书》。即胞衣。详该条。
①又称常脉。即正常的脉象。亦即脉来有胃气、有神、有根。②即辨别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