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方。朱砂(研)、黄丹(飞)、白面各等分。为末,取蟾酥揉作丸,麦粒大,每用一丸,先刺破疮,放药在疮口内,以水沉膏贴之,再用五至七丸,葱汤送下,发汗即愈。治疔疮走黄。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分娩。详该条。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五。即虎口疔。见该条。
即主气之第六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又称六之气。为太阳寒水之气,主冬至前后各30日又43.75刻。亦即小雪至大寒,其中包括大雪、冬至、小寒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参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霍乱。详该条。
【介绍】:见余纲条。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