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指分娩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外感血虚血瘀食滞、感染邪毒等。外感多因气血骤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袭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疼痛,无汗咳嗽流涕,治宜养血祛风为主,方用荆防四物汤(四物汤加荆芥防风)。属血虚者,因产时失血,阴不敛阳,虚热内生,症见微热头晕心悸腹痛绵绵,治宜补气血,调营卫,方用八珍汤;若症见午后热甚,两颧发赤,口渴喜冷,便秘尿黄,治宜滋阴清热、养血,方用一阴煎。属血瘀者,瘀血留滞经络,营卫不调,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暗有块,或有臭味,小腹胀痛,拒按,治宜养血逐瘀、解热,方用生化汤加味;属食滞者多因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治宜消食导滞,方用异功散;属感染邪毒者,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正邪交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甚则神昏谵语皮肤斑疹,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清热解毒汤(辽宁中医学院主编《妇产科学》: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猜你喜欢

  • 五官之一。又名目、银海。为肝之窍。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由目珠、眼睑、眼带、眼眶、目系等组成。具有明视万物的功能。《灵枢·大惑论》:“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 叶案存真类编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

  • 昆仑

    ①经穴名,代号BL60。出《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

  • 宋祥麟

    【介绍】:清代医家。字钟岳。山东堂邑人。撰有《痘疹正宗》(1695年)2卷。

  • 脉疝

    病名。《外台秘要》卷七:“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即小腹部胀满而伴有拘急疼痛的病症。宜服七疝丸。

  • 嗜卧欲寐

    见但欲寐条。

  • 踵息

    ①指深长的呼吸。出《庄子·大宗师》:“真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之息以喉。”②气功术语。要使呼吸深达踵部。《玄肤论》:“以踵者,谓深入于穴也。”即加强意念引导后的自身体会。

  • 三阴病

    病名。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三阴病的总称。《医学心悟·六经见证法》:“三阴有传、有中。……三阴有传经者,由三阳而传入三阴,此热邪也。有直中者,初起不由阳经传入,而直中三阴,此寒邪也。”三阴病多见里证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伤寒论》方。又名桂枝新加汤。桂枝、人参各三两,芍药、生姜各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治伤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 许学士

    【介绍】:见许叔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