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巨虚

上巨虚

经穴名。代号ST37。见《千金翼方》。《灵枢·本输》名巨虚上廉。别名上林足上廉、巨灵上廉。属足阳明胃经大肠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6寸;或于足三里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取穴;一说在“膝下四寸”(《针灸大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主治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脚气,膝胫痠痛,下肢痿痹;以及阑尾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小元宝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小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 冷痧

    痧证之一。《痧症度针》卷上:“阴痧,俗称冷痧。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遂致遏郁清阳,阴寒内沍,伤脾败胃,凝结成痧者有之;又或寒凉败脾,食痰内滞,或夜凉失被,触犯外邪;又如暑天行

  • 陆瘦燕

    【生卒】:1909~1969【介绍】:针灸学家。本姓李,字昌,因从舅姓,改姓陆。江苏昆山人。父李培卿,针术精湛,瘦燕秉承家学,亦精是术。十八岁赴上海,并在昆、沪两处设诊,后定居沪上。建国后,在上海市公

  • 伤风自利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外感风邪后出现泄利。多因脾胃嫩弱,感受风邪,肺气上逆,脾失运化所致。其症以怕冷鼻塞,咳嗽气促而泄泻为特征。治宜疏散外风,调理脾气。用人参败毒散。

  • 舌笋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小儿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笋,因妨碍吮乳,故令啼哭不止。宜以鲜生地取汁,涂患处。

  • 翳草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天胡荽之别名,详该条。

  • 白茧唇

    病名。本病由伤寒或发惊后所致。唇白而肿,多兼眉棱骨痛,厥逆眩晕,气秽颐浮,齿击狂逆等症。治宜清火解毒,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参见茧唇条。

  • 毒药草

    见《四川中药志》。为藜芦之别名,详该条。

  • 寡欲

    养生术语。意即减少或节制欲求。其中“欲”有广义狭义两种含意。广义指人的一切欲望;狭义专指性欲。养生术中认为节制性欲至为重要。

  • 走精黄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走精黄,病人昏昏饶睡,四肢疼痛,面目俱黄,舌上紫色,甚则舌面坼裂,及加黑色,此是走精黄,宜用药烙之。”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