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连江县志

连江县志

①十三卷,首一卷。清戚弢言纂修。戚弢言,曾任连江县知县。宋嘉定间,陶武曾修邑乘。元延祐间,李荣再修。然其书皆久佚矣。戚弢言莅任后,采访间俗,恒以文献无征,锐意修辑志乘。广征博采,遂成此志。乾隆五年(1740)刻印。共十三卷首一卷,一,土地部。其目十七,曰建置、分野、气候、风俗、山川、疆界、城池、公署、田亩、津梁、水利、邮置、坊表、古迹、寺观、宅墓、物产。二,人民部。其目十六,曰官师、官师题名、名宦、户口、选举、科目题名、先宪、文苑、逸行、艺文、乡行、寓贤、大年、方技、外教、列女。三,政事部。其目二十有二,曰赋贡、岁役、条鞭款目、度支、礼仪、庙学、学田、文庙、历代崇祀、诸儒历代崇祀、崇圣祀、圣贤位号、名宦祀、乡贤祀、祭器、书籍、书院、坛庙祠、民兵、惠政、匠班、寺租、杂事。兹篇水利、物产,叙述详于他志。然全书分目过为繁碎,未能纲举目张。实非佳作也。其尚有乾隆四十六年(1781)刻本。② 十卷,首一卷。清李菶修,章朝栻纂。李菶,云梦人,嘉庆三年(1798)任连江县知县。章朝栻,詹事府主簿。李菶任县令后,以邑乘又六十余年未修,乃延章朝栻等重新纂辑,嘉庆十年(1805)刻印。兹篇改乾隆戚志之体例,不再以土地、人民、政事分部。其风俗志所载尤详。所述婚丧节令,皆以地方习惯为主。如父母年逾五十则称寿,多于生辰或元旦乞寿。又如八月十五日,游人相率至通济桥观潮之类,皆能显示本地风俗之特色,非一般之陈陈相应。艺文志不分经史子集,以朝代及作者为纲。书目中对各书卷数,考之极详。古迹所附碑碣,所搜亦极富,且以宋元碑居多。时人谓其有裨于考古,功非浅也。

猜你喜欢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之全称,详见“方言”。

  • 秦书集存

    共十六卷(《秦书集存》十四卷,《补遗》二卷)。近人华学涑(生卒年不详)辑。学涑字石斧,天津人。书前有辛酉(1921年)王守恂序和壬戌(1922年)华氏自序并凡例七条。其编排体例悉依《说文》,每字之上冠

  • 文敏遗集

    三卷。明李国(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李国,字元治、号绩溪,河北高阳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李标传。其著有《国遗文》,明时佚于兵祸中。此集为清

  • 瓶水斋诗集

    十七卷。《别集》二卷。清舒位(1765-1816)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此后屡试进士不第,长年奔走四方,从军西南,游于戎幕。后来又设馆授徒,浪迹吴

  • 香祖楼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主人公河南永城仲文,字约礼,嘉靖中进士,官居兵部郎中,休假在家,于园中造小楼一座。一日,同夫人曾氏登楼赏景,县令裴畹送来一盆兰花,香气四溢,因题楼名为“香祖楼”

  • 论语注参

    二卷。清赵良猷撰。良猷字竹坡,泾县(今安徽泾县)人。以文学列名庠序。是书参照汉注以来各家,除参考何氏《集解》、陆氏《释文》、邢叔明《疏》之外,还引用了韩李《笔解》、苏辙《论语拾遗》、朱子《集注》、王应

  • 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嵊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租纂。李以琰,曾任嵊县知县。此志乾隆七年(1742)刻本。卷首为图考,共十八幅图,卷一至卷二地理志,目为沿革、分野、区界、都里、市镇、山川、形胜、古迹、风俗、特

  • 补拙山房诗钞

    十卷。清张定鋆(约1789-?)撰。张定鋆字竹淦,江苏常熟人。他素以隐士居,曾与咸丰状元翁同和做“父子游”。著述等身,著名者有《四书训解参证》、《三余杂志》等。年逾古稀,亲手删定了《补拙山房诗抄》,收

  • 复古编附录

    一卷。清葛鸣阳辑。参见《复古编校正》。是书系葛氏撰《复古编校正》同时所作,辑录前人对于《复古编》的评述与增续之作以及张氏关于篆体的论述。书中所辑各家评述采自《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