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索隐

说文解字索隐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说文》。张度之说曰:“六书之旨,各有本原,各有会通。本原者,造字之初例也;会通者,文字之运用也。执本原以核乎会通,六书之谊必窒塞而不达;徒事会通即以为本原,六书之例亦混合而不分。知其例以会其通斯可矣。何谓知例?许君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此转注本原之例也。何谓会通,如‘茦莿’‘莿茦’、‘’‘’、‘蔆芰’‘芰蔆’、‘裼但’‘但裼’,或声或意,皆不外本原之例也;如‘论议’‘议语’‘语论’转而远之、远而环之之为注也;如‘晨’‘早’昧爽也、‘梡’‘’木薪也、‘椢’‘’木未析也,以意相成之为转注也;如齐人谓芋曰莒,秦人谓筥曰,同时异地异字,‘芋莒’‘莒’一谊之为转注也;如齐谓梠为檐,又谓梠为厃,同时同地异字,‘梠’‘檐’‘厃’一谊之为转注也;上古为自,后世为鼻;上古为乙,后世为燕;古今同物异字,‘自鼻’‘乙燕’一谊之为转注也。要而论之,字者孳也,孳生日多,转注日广。戴东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性、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千古不刊之论。又曰:‘周朝经学大盛。’戴氏东原转注之说,究属通论,惟以《尔雅》全书为转注,此其误。”显然张氏是支持戴震的转注说的,只是认为戴震注经与释义不分欠妥。而对朱骏声的转注假借说则予以彻底否定。以上见于《索隐》。其《补例》有部首递次之例,部字叙次之例,属字归部之例,重文之例,说解之例,用读若以辨音之例,引书之例,可补段玉裁、王筠诸家所未备。是书有元和江氏刻本。

猜你喜欢

  • 周官禄田考

    三卷。清沈彤(1688-1745)撰。沈彤字冠云,号果堂,江苏吴江人。师从何焯。乾隆初,试博学鸿词科不遇,被邀修纂《三礼》,《大清一统志》,书成仪叙九品官,不仕归故里。学问根底深厚,通贯群经,尤精《三

  • 邃雅堂学古录

    五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嘉庆四年状元,由翰林院修撰累官礼部尚书,数督学政,革除陋例,斥伪体,拔真才,典试号得士。持己方严,通达治体,不为激亢

  • 古文尚书辨惑

    十八卷,附《释难》二卷,《析疑》一卷,《商是》一卷。清洪良品撰。洪良品字右臣,湖北黄冈人,同治七年进士,官至给事中。自从清初毛奇龄作《古文尚书冤词》之后,继之而为东晋时晚出的《古文尚书》辨护的清代学者

  • 昌乐县志

    六卷。清贺基昌纂修。贺基昌,河南光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昌乐知县。十一年(1672)奉檄修志,邀集邑中缙绅学士,设局采访,取嘉靖朱木志为蓝本,补取残缺,增其未备,历时数月,遂成新志。《

  • 东山诗集

    二卷。明刘大夏(1436-1516)撰。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成化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福建参政、广东、浙江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黄河决口,以右副都御史督理治河,功成,升为户

  • 笠泽丛书

    四卷。《补遗》一卷。唐陆龟蒙(?-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姑苏(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湖州、苏州从事。幼年聪悟,通达六经,善作文章,名震江左。与皮日休是诗友,二人酬唱之

  • 尺牍嘤鸣集

    十二卷。清王相(生卒年不详)编辑。王相,字晋升,临川(今江西豫章)人,此集为明末清初书信总集,成于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选录明末清初人的书信,分十二大类,下分四十三小类。入选之作大都轻佻纤巧,受

  • 容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清易绍德、王永贞修,封祝唐、黄玉年纂。易绍德,字筱川,湖北汉阳人,监生,光绪十九年(1893)任容县知县,二十二年(1896)卒于任所。王永贞,字固亭,陕西城固县人,举人,光绪二十三年

  • 王阮亭行述

    一卷。清王启涑、王启汸、王启所述。启涑等三人俱为王士祯(即阮亭、详见《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之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系蓝印,当是士祯初卒之时,以讣同人所用。惠栋注补士祯自撰年谱,未见此书。故书中所

  • 尚书旋玑钤

    一卷。此卷原题阙名。共辑有九条,其中“禹开龙门,导积石,玄珪出,刻曰延喜玉,受德天锡佩”条,见《艺文类聚·帝王部》;“帝者,天号;王者,人称。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