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禅室随笔

画禅室随笔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撰。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又号思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初任编修,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昌工诗文,尤精书画。书法初学宋米芾,后能自成一家,画则集宋、元诸家之长,潇洒生动。著有《画禅室随笔》、《画眼》、《画旨》、《筠轩清秘录》、《容台文集》等。所论多有精到之见,在后世书坛画苑,甚有影响。此书四卷,卷一为论用笔、评法书、跋自书、评古帖四子部,皆论书法之语;卷二分画诀、画源、题自画、评旧画四子部,皆论画之语,其中多为手迹题跋之文,凡所评定,颇得书画三昧,作者于此道解悟甚深,故谈言切中要旨,足为艺事指南之助;第三卷分记事、记游、评诗、评文四子部。董其昌对于八股文最有法度,所以评文多谈制艺,实有可采之处。但其中亦不免有舛误之处,如以陆龟蒙《白莲诗》误为皮日休所作等,但瑕不染玉,可采处实多。第四卷亦分杂言上、杂言下、楚中随笔、禅悦四子部。杂言上、下,皆为小品、闲文。楚中随笔,为册封楚王时所作,可以作为史料之参考。禅悦一门中,董其昌颇推崇李贽、陶望龄诸人。此书有掞藻堂刊本,书后有张穆、许瀚二跋,还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长洲杨氏刊本、《金台别集》本、乾隆中董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读仪礼日记

    ①不分卷。清于鬯(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鬯字醴尊。松江府南汇县(属今上海市)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本书包括考《士冠礼》三条、《乡饮酒礼》二条、《乡射记》一条、《大射仪》一条、《聘礼

  • 六书赋音义

    三卷。明张士佩(生卒年不详)撰。士佩字澽滨,韩城(今属陕西)人。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此书取《洪武正韵》所收诸字,按偏旁分为八十五部,每部皆访梁周兴嗣《千字文》作四言韵语连贯之

  • 山左访碑录

    十三卷。清法伟堂撰。法伟堂,字容叔,号小山,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青州府学教授。陈介祺、王懿荣等人以收藏鉴赏相尚,而法伟堂却潜心于考据。光绪末,山东议修通志,延聘法伟堂主编金石部分

  • 集注毛诗

    一卷。梁崔灵恩撰。清马国翰辑。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约生活于510年前后。少笃学,尤精于“三礼”、“三传”。先仕北魏为太常博士,梁天监十三年(514)南归。武帝因推崇其儒术,拜为员外散

  • 槐庐丛书

    五编,四十六种,二百三十四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字懋之,江苏吴县人。藏书极多,曾按类编排古籍,成《经学丛书》、《金石丛书》、又汇辑清代考据家著作,编成《槐庐丛书》,对古籍整理有很大贡献。此丛书所收著作

  • 书传大全

    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代科举,习《尚书》者用蔡沈《书集传》,兼用古传疏。明太祖洪武年间,敕令刘三吾等人修《书传会选》。书成,颁行天下。其书于蔡传驳正者66条,是洪武中尚不独宗蔡《

  • 古文尚书条辨

    五卷。清梁上国撰。梁上国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此书第一条至第一百一十九条都是辨正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的。而眉端的考订之语,则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其考订颇多精审之处,如第一条:“十六篇之说既有刘歆、班固

  • 隆平集

    二十卷。旧本题为宋曾巩撰。曾巩字子固,南丰人。嘉琇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集贤校理,出知福州、明州等地。神宗时官至中书舍人,《宋史》有传。考证曾巩生平事迹,无论是本传,还是行状,均

  • 四书测

    六卷。明万尚烈撰。尚烈字思文,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书前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者自序。该书独尊《大学》、《中庸》古本,而诠解《论语》、《孟子》则常援引佛理,如用佛教因果轮回说

  • 偃曝谈余

    一名《偃曝余谈》,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书首陈继儒自跋云:“余入冬喜负暄读书,已渐相昵。往往狎夏日鼾睡以为快。庶几有鲁恭士阳之意与。客笑不能从。云:‘王僧达云:寒荣共偃曝。孟浩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