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堂嘉话

玉堂嘉话

八卷。元王恽(1227-1304)撰。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详见《承华事略》。王恽中统二年(1261)任翰林修撰、知制诰、兼国史馆编修官,后调官晋府。至元十四年(1277)复入翰林为翰林待制。此书即记其三十四年中两入翰林有关词馆制度的故事,凡文章得失、典制沿革、掌故遗文等,皆汇而录之,颇为精核。王恽《自序》谓“灯火茆堂之夜,尊罍心赏之间,吐嘉话于目前,想玉堂于天上”,因定书名为《玉堂嘉话》。书中记载当时制诰特详,足以见一朝之制。如船落致祭文、太常新乐祭文之类,皆他书所不载。又如,记唐张九龄、李林甫告身之式;记平宋所得法书古画名目;宋聘后六礼;金科举之法;以及论宣谕制诰之别;据柳公权跋,知唐时已有广韵;辨米芾之称南宫,以赠官太常;记秦桧家庙之制;摘颜真卿书出师表之伪;谓《金史·天文志》出于太史张中顺;与张德辉述塞北之程、刘郁述西域之事等,皆足以资考证。论宋、辽、金三史当各自成书,辽金不当为载纪,尤为平允。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论日月五星则不知推步之法,谓古妇人无谥则不知声子、文姜之例,论六帖则沿袭《演繁录》,论舜事则误信钱时,论野合则附会《博物志》,皆为小疵。《唐六典》女伯女叔一条,二卷五卷重复出现,亦失检校。但全书大体精核该洽,足资参考。此书收入王恽所著《秋涧先生大全文集》中,又有《墨海金壶》、《四库全书》、《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清人王仁俊又辑《佚文》一卷,收入《经籍佚文》中,可供参阅。

猜你喜欢

  • 鸣沙石室古籍丛残

    十八种,三十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汇辑隋唐等写本经史旧籍,分《群经丛残》和《群书丛残》两类。《群经丛残》中有唐写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穀梁》、《论语》

  • 丁中丞行略

    一卷。清丁惠衡编辑。该书记其父丁日昌生平事实。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以禀贡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官至江苏巡抚。日昌负干济才,尤热心于洋务。在广州初设炮局,在上海督办制造,以巧智与洋人周旋。其在江苏政迹

  • 苹野纂闻

    一卷。明伍余福撰。伍余福,字天锡,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官陕西按察司副使。著有《成化陕西志》三十卷等。《苹野纂闻》一书仅二十条,记叙的都是吴中的故实,间或涉及朝政记议。书末附有伍余福的儿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蓝户部集

    二十六卷。清蓝千秋(约公元1729年前后在世)撰。蓝千秋,字长青,一作长清,号石,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千秋以诸生荐授国子监学正,官至盛京户部员外郎。集中诗四卷,文二十二卷。然其诗文皆

  • 期不负斋全集

    二种,十四卷。清周家楣撰。周家楣字筱塘,江苏宜兴人。咸丰年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两任顺天府尹,兼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上行走。全集二种为《政书》九卷、《文集》五卷。《政书》记吏治邦交之事。光绪九年(1

  • 东坡禅喜集

    十四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江)人。先是徐长孺尝取苏轼谈禅之文,汇集成编,唐文献序而刊之。凌濛初以其为备,更为增订。万历三十一年(16

  • 刘氏菊谱

    一卷。宋刘蒙撰。刘蒙,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刘氏菊谱》大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谱叙,首论古代正人达士多吟咏菊之高洁;次叙菊花之功用;后叙作此谱之缘由。作者自称崇宁甲申(11

  •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

  • 江泠阁集

    二十六卷。清冷士嵋(1627-1711)撰。冷士嵋,字又湄,号秋江,京口(今江苏丹徒)人。明朝诸生,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老。冷士嵋年未弱冠即逢明清朝代变换,河山异色,遂绝意仕进,摒弃举业,专意为古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