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式古堂书画汇考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1645-1712)撰。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镶红旗汉军,一作正白旗。官刑部右侍郎。工画能书,精于鉴赏。朱彝尊论画诗曾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当时卞永誉与宋荦皆精于赏鉴,卞永誉为福建巡抚,宋荦为江西巡抚,所以说“两中丞”。此书是辑录前人所记及其自藏、目见的清代以前法书、名画。分书考、画考各三十卷,书考之前先有“书评”、“书旨”,画考之前亦有“论画”,然后考证。其体例是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后题跋,然后引证它书,全书条理井然。并且征引特详。可谓集著录之大观,尽赏鉴之能事。但所载书画不完全是自己所藏及所亲见,多采自汪珂玉《珊瑚网》、张丑《清河书画舫》诸书。而何为自藏,何为采自它书亦不标出?不若米芾《宝章待访录》以“目见”“的闻”灼然分别。此书还有许多不足处,较明显的如:褚遂良书陆机《文赋》、吴通微书《阴符经》、刘敞书《南华经·秋水篇》、赵孟頫书《过秦论》等,皆与今本大不相同,而此书却全文载录,实为赘疣。反之,陆机《平复帖》、虞世南《枕卧帖》,其文为世所未见,此书却略而不录。再如:所载定武《兰亭》落水本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所载前后题跋互有不同。所载神龙《兰亭》与朱存理《铁网珊瑚》所录定武本题跋反多重复。又黄庭坚书《阴长生诗卷》与朱存理、张丑之书所载参错不合,竟有三本;苏轼为赋诗的王诜《烟江叠嶂图》也竟有四本。以上皆不能辨清真伪。还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如雁门本为地名,茂苑即长洲,也是地名,而书中则当作是文彭、文嘉的别号。又如明代画家居节(文征明弟子),字士贞,“贞(貞)字印章古篆与“鼎”字相似,卞永誉在此书中则认为居节另字士鼎。还有,书中认为“秋岩”是元代书家吾衍之号,原因是吾衍的《古文篆韵》后有“至元丙戍秋岩记”一条。今以陶九成跋核对,则“至元”乃是“至正”之误,按至正丙戌是至正七年,当时吾衍已去逝三十七年了,其“秋岩”本是陈秋岩,并非吾衍别号。当然,如此宏篇巨制,有诸种错误亦是在所难免,并无损其繁富宏博,及为谈艺家所用。此书主要版本有:路有抄本、八千卷楼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本。

猜你喜欢

  • 少广正负术

    内篇三卷外篇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字众仲,号撝约,又号轩,曲阜人。他是孔继涵侄子,曾师从戴震。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官翰林,在内府得见王孝通《缉古算法》,秦九韶《数书九

  • 古今将略

    四卷。明冯孜撰。冯孜字原泉,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一卷。内容上采远古黄帝时代,下迄明代,以战功显著者,录其事迹,并以《孙子》

  •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孟叔子史发

    无卷数。明孟称舜撰。孟称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字子若、子适(一作子塞)。崇祯时国子监生员。入清以后曾为浙江松阳县令。工词典,著有杂剧《桃花人面》、《英雄成败》、《死里逃生

  • 梅颠稿选

    二十卷。明周履靖(1542-1632)撰。周履靖,字逸之,号梅墟、螺冠子。秀水(浙江嘉兴)人。著有《夷门广牍》、《闲云稿》、《泛泖吟》、《咏物诗》、《螺冠子诗余》、《菇草编》诸集。陈继儒汇而选之,以成

  • 皇清经解渊源录

    一卷。清沈豫撰。此书的目的,是为见于《皇清经解》的有清诸儒录其师承所自。其实有清诸儒,大多能自得师,不比汉儒传经,确有授受。且其中所载,不无疏失。如谓毛奇龄之学,原于其兄锡龄。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

  • 杨和甫家传

    一卷。清李岳瑞撰。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户部主事。传主杨调元字孝奠,号和甫,贵州贵筑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任陕西紫阳、长安、华州、渭南等地知县。辛亥革命时,有

  • 疏影

    梅影冰条冻叶,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疏疏满地珊瑚冷,全误却、扑花幽蝶。甚美人、忽到窗前,镜里好春难折。 闲想孤山旧事,浸清漪、倒映千树残雪。暗里东风,可惯无情,搅醉一

  • 新论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第二十九种。卢文弨初以程荣本《新论》,校何充中本,大体相同,嗣以《道藏》本校之,既成此书。唯不及袁注耳。《刘子》一书,杂集周秦两汉诸子而成,错误之处,本易推寻,文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