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种唐诗选

十种唐诗选

十七卷 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乾隆时赐名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诗坛领袖,出身世宦家庭。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后任扬州推官,五年后调任京职,历任礼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兵、户二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迁任刑部尚书,四年后因事免官。从此退居故乡新城安度晚年。卒谥文简。王士祯为一代诗宗,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善古文,兼工诗词,其干济风节,多有可传,皆为诗名所掩。著述丰富,有《古玩录》、《南来志》、《北归志》、《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子亭杂记》、《分甘馀话》、《陇蜀馀闻》、《皇华纪闻》、《渔洋诗集》、《渔洋文略》、《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载书图诗》、《古诗选》、《十种唐诗选》、《二家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五代诗话》等。此集为唐诗选本。系由《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箧中集》、《搜玉集》、《御览诗》、《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和姚铉的《唐文粹》等十种选本并附以王士祯所选《唐贤三味集》,再加删汰选录而成。其选录标准仍以“神韵”为主,不分卷。书前有韩菼、尤侗、盛符升各序。据翁方纲《石洲诗话》称:“渔洋《十选》大意归重在殷璠、元结二本,而以《文粹》为备。”又称:“叶石林可谓‘以意逆志’,上溯魏、晋者,此原是渔洋论五言诗之大旨,其所抄《三味》、《十选》,皆此职志也。”可见《十选》在当时之影响。有坊刊本(南兰堂藏板)。《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炳烛编

    四卷。清李赓芸(1754-1827)撰。李赓芸字生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慕许慎之学,自署许斋。乾隆进士。知浙江孝、丰等县,嘉庆间累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淹贯经史,通六艺,精三礼,著有《稻香吟馆诗文

  •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二十八卷。不著撰人名氏。根据《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为永嘉(今浙江东南)朱黼撰。朱黼,字文昭,曾受业陈博良门下,最后隐居南荡山。之后魏仲举依循通鉴,根据前史将朱黼所著之原书加以删订

  • 尔雅补释

    三卷。今人汪柏年撰。汪柏年字青在,浙江省桐乡人。是书卷首有无锡钱基博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序,谓“汪生青在从余受《诗》、古文辞,而经学则得法于吴县曹叔彦太史、余杭章太炎先生。《周易》、《尚书》、《

  • 释名略例

    一篇。清顾广圻撰。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薲,又号涧蘋,自号思适居士,晚年以字行。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嘉庆间诸生。其学得自江声,为时人推重,尤精校雠。尚著《说文考异》五卷、《思适

  • 崇川诗集

    十二卷。清孙翔(生卒年不详)辑。孙翔字吕溪,南通州(今江苏)人。辑有《崇川诗集》。此集共十二卷。系辑通州及所属如皋、泰兴、海门三城从宋元到清代的诗。并附以流富。每于诗前必标明诗人姓氏、爵里。后附《补遗

  • 郭璞尔雅图赞

    一卷。清严可均辑。严氏生平见“尔雅一切注音”条。卷首有严氏自序,卷末有叶德辉付刊时跋语。卷中所辑,系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中录出者,计释器四则、释天二则、释地四则、释水一则、释草八则

  • 永怀堂古注十三经

    见《十三经古注》。

  • 书义主意

    六卷。元王充耘撰。王充耘字与耕,一字耕野,江西人。顺帝元统初年(1333年)以《书经》成进士,授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养母。晚年潜心研究《尚书》,考订蔡传,名为《读书管见》;又撰有《书义矜式》。他的《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正学编

    二卷。明陈琛(生卒年不详)撰。陈琛字思献,学者称紫峰先生,晋江(今属福建)人。杜门独学,从蔡清游。正德进士,任考功主事,后乞终养归。嘉靖(1522-1566)中,起用为江西提学佥事,固辞不赴。著有《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