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臣注文选

六臣注文选

六十卷。唐李善(约630-689)等撰。李善,江都(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故人称为“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文选》学”。唐显庆中,开始为《文选》作注。到了开元六年(718),工部侍郎吕延祚又集衢州常山(今浙江)县尉吕延济、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刘良、处士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上表于朝廷。其表诋毁李氏之注,并引高力士所宣口敕,亦有此书甚好之语。然唐李匡《资暇集》,备摘其窃据善注,巧为颠倒,条分缕析,言之甚详。姚宽《西溪丛语》诋其注扬雄《解嘲》,不知伯夷、太公为二老,反驳善注之谈。王楙《野客丛书》诋其误叙王暕世系,以览后为祥后,以昙首之曾孙为昙首之子。明田汝成重刊《文选》,其子艺衡又摘所注《西都赋》之龙兴虎视,《东都赋》之乾符坤珍、《东京赋》之巨猾间舋,《芜城赋》之袤广三坟诸条。今观所注,错乱谬误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亦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其书本与善注别行,故《唐志》各著录。黄伯思《东观余论》尚讥《崇文总目》误以五臣注本置李善注本之前。至陈振孙《书录解题》,始有《六臣文选》之目。南宋以来,偶与善注合刻,取便参证。元明至清,遂辗转相沾,并为一集,附骥以传,盖亦甚幸。然其疏通文意,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固不必竟废之。田氏刻本,颇有删改,犹明人窜乱古书之习。此本为明袁帙所刊。朱彝尊跋谓从宋崇宁五年(1106)广都裴氏本翻雕,讳字阙笔尚仍其旧,颇足乱真,惟不题镂版讫工年月,以此为别。钱曾《读书敏求记》称所藏宋本《五臣注》作三十卷,为不失萧统之旧,其说与吕延祚表合。今未见此本。然田氏本及万历六年(1578)徐成位所刻,亦均作三十卷。盖或合或分,各随刊者之意。但不改旧文,即为善本,正不必以卷数多寡定其工拙。有内府藏本,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全三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昭明文选译注》本。

猜你喜欢

  • 盐政志

    十卷。明朱廷立撰。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今属湖北省)人,嘉靖癸未进士,早年受学王守仁,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精于藻鉴,人称朱夫子。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盐政志》、《马政志》、《家礼节要》、《两崖

  • 大学衍义

    四十三卷。南宋真德秀(1178-1235)撰。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从师于朱熹弟子詹体仁,自谓于朱学尝私淑而有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继试中博学宏词

  • 苏松历代财赋考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苏、松二郡(今江苏、上海一带)的田地仅占当时全国八十五分之一,而其所出之赋却占全国总数的十三分之二。明太祖以租额为官粮,万历之后,有司官以耗增充正数,长此以往,民困未苏,作者摘其大

  •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

  • 历代山泽征税计

    一卷。清彭宁求撰。宁求字文洽,号瞻庭,长洲(今广东番禺东)人,康熙壬戌进士,由编修历侍讲,官至左春坊左中允。本书为其代表作,罗列了历代山泽征税的各类政策,但凡列入史志者皆不录,且有不少疏漏。如加收海税

  • 直斋书录解题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

  • 唐音戊签

    二百六十五卷。明胡震亨编。胡震亨字孝辕,号遁叟,赤城山人。浙江海盐人。生卒年未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进士。官累兵部员外郎。著有《海盐县图经》。其所撰《唐音统签》一千二十七卷,以十干为纪,即甲乙

  • 宋史忠义传王禀传补

    一卷。清王国维(见《刘祁西使记校注》)撰。该书据《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大金吊伐录》等书撰成。禀即北宋王光祖之子,金人入侵时,禀坚守太原,城陷,投汾水而尽。其子孙随高宗南渡,遂世为海宁人。国维即禀之裔

  • 静宜吟稿诗

    一卷。清于修儒撰。于修儒,生卒不详,字子进,辽宁铁岭人。清代诗人。此书有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书前有李德霄所作序言,卷中有《读月鹿堂文集评》一篇,书后有作者自己所写跋语,此书共收诗一百二十八首。

  • 风俗通义拾补

    不分卷。清代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见《抱经堂丛书》或《抱经堂文集》条。此书是作者所撰《群书拾补》中的第二十八种。《风俗通义》一书宋代时就已残缺不全,错误也较多。卢文弨根据他所能见到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