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释官

仪礼释官

九卷。清胡匡衷撰。匡衷另有《畿内授田考实》,已著录。书首自序称:“周官三百六十,皆纪天子之官,而诸侯之官弗传。春秋列国之官,莫详《左氏传》,而往往出东迁后,不尽可据。惟《仪礼》制自周公,燕射聘食诸篇,皆诸侯之礼,而官名与《周礼》或异或同,因而考之”,“取注疏之说,究其得失,略者补之,疑者正之,又复搜取诸经所载列国官制,编附于后”。书凡九卷,卷一为见于《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诸官;卷二为见于《燕礼》诸官;卷三为见于《大射仪》诸官;卷四为见于《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诸官;卷五为见于《士丧礼》、《既夕》、《士虞礼》诸官;卷六为见于《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诸官;卷七、卷八为侯国官制补考上下;卷九为侯国职官表。胡氏对见于《仪礼》之侯国官名,分别胪列,依次诂释,而于同名异职之官名,皆能疏通证明。但《仪礼》诸篇之官本随礼随事而见,并非专纪职官之书,不当尽以为据。有嘉庆丙子(1816)刊本、《皇清经解》本、同治己巳(1869)研六阁重刊本。

猜你喜欢

  • 半岩庐遗文

    二卷。补一卷。《遗诗》二卷。补一卷。《附录》一卷。清邵懿臣(1809-1861)撰。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官刑部员外郎。其学礼以李光地、方苞为宗,摈斥近世汉学家言。

  • 安徽丛书

    二十四种,三百七十四种。民国安徽丛书编审会辑。丛书所收安徽学者著作除三种为明人所撰外,其余均为清人研治朴学之书。其中以程瑶田、黄生、凌廷堪、戴震、江永等人经史研究贡献尤大,堪称学术之宗。丛书旨在流传古

  • 周易广义

    ①四卷,图一卷。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江苏吴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此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加以推广,阐发其说,故取名为“广义”。凡是诸儒之说与传、义相符的则采用,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

  • 诗脍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蠙衣生易解

    十四卷。明郭子章(1542-1618)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为蠙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广学博览,著述甚富。是他归田以后所作的。卷一为易论六篇;卷二至卷九,为

  • 全蜀艺文志

    六十四卷。明周复俊(1496-1574)编。周复俊字子吁。昆山(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工部郎中,云南布政使等。宋代庆元年间,四川安抚使袁说友属知云安县程遇孙等八人,曾编有《成都文类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八卷。元杨朝英撰。朝英字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与贯云石交游。作品风格以豪放著称。编有《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两种散曲总集。是集前五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凡当时士大夫所撰

  • 而庵诗话

    一卷。清徐增(生卒年不详)撰。徐增,字子能,号而庵,长洲(江苏苏州市)人。生活于清初。徐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其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昭代丛书》,收入此《与同学论诗之语》,改称《而庵诗话

  • 节序日考

    四卷。徐卓撰。徐卓,清乾嘉时期学者,休宁(今属安徽省)人。《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未著录此书,《贩书偶记》时令类著为“嘉庆戊寅(1818)海棠书巢刊”。

  • 戚林八音合订

    四卷。明戚继光、清林碧山撰,三山蔡士泮、藤山陈也人汇辑。明朝名将戚继光本山东蓬莱人,嘉靖年间入闽平定倭祸,为便士卒学习福州话,编有《八音字音字义便览》。清代福州文士林碧山又据福州话编成《珠玉同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