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国志后传

三国志后传

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编者真实姓氏无考,所谓“陈寿史余杂记”亦是模仿《三国演义》而假托。该书是以讲史为名的长篇演义小说,故事接《三国演义》邓艾灭蜀,叙晋与十六国故事,以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汉、前赵、后赵事为主,结合叙述西晋兴衰始末。所以题为《三国志后传》,因该书将此期活跃在北方摧毁西晋政权的主要历史人物全杜撰成三国英雄后裔:汉主刘渊为蜀汉梁王刘理之子,前赵主刘曜为蜀汉北地王刘堪之子,后赵主石勒为赵云之孙(原名赵勒)。关羽、张飞、诸葛亮、王平的后代也都被安上了角色,在刘渊、刘曜、石勒部下为将。书开头说邓艾灭蜀,上述不肯投降的蜀汉宗亲和英雄后裔纷纷走入胡地避难,后羽翼养成杀入中原向司马氏政权复仇,造成西晋灭亡,形成北方割据局面。所以该书名为讲史,实已是任意杜撰历史,成为虚构小说了。书前某氏引中既已说明:“感于蜀汉衰微,辅以关张葛赵诸人,亦不能恢复汉业,致为司马氏所并。故托其后裔以泄愤一时,取快千载,故不以虚诳为嫌。”可见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实在是愚腐。按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结尾预言:汉帝外孙刘渊来日灭晋复仇,立国号曰汉。在《平话》中不过是无所谓的一处附会文字,当是该书作者受到启发之处。不过该书讲述这一段故事时,除了人物血统牵强杜撰外,主要事件面貌还照顾一些史实;刘渊、刘曜得势之后的荒淫也未隐去,见不到多少立志复国的英雄本色。皆因该书取材,无法享有陈忱作《水浒后传》的那种纯虚构自由,所以亦无法避免支离矛盾。书有明万历己酉(1609)刊本,藏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猜你喜欢

  • 毛雅

    即《毛诗传义类》,见“毛诗传义类”。

  • 身理

    见《身理启蒙》。

  • 三江水利纪略

    四卷。清苏尔德等撰。苏尔德,曾任江苏布政使。太湖之水,三江受之。三江之水,大海受之。其东北由刘河入海者,娄江。东南由黄浦入海者,非东江故迹,谓之东江。虽淞一江,独当其中,经昆山、嘉定、青浦、上海四县界

  • 小学余论

    二卷。清周春(1729-1815)撰。周春字松霭,晚号黍谷居士,海宁(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官岑溪知县。著作尚有《十三经音略》、《代北姓谱》、《辽金元姓谱》、《杜诗双声叠韵谱括略》等。此书上卷论字学

  • 倚晴楼七种曲

    清黄燮清(1805-1864)撰。黄燮清,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曾任县令等职。黄燮清才思富赡,能诗、工词、长于戏曲。著作有《倚晴楼诗集》、

  • 毛诗正义

    四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孔颖达(公元574-648)唐经学家,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少时曾从刘焯问学,隋大业(605-616)间被选为“明经”,授河内博士。到唐代历任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

  • 诗义求经

    二十卷。清艾畅撰。畅字至堂,江西东乡人,生平不详。畅与尹继美同时,同治《诗经》,其书似尚不如继美之善。畅尝序继善《诗管见》云:“如简兮,如君子阳阳等篇,岂有一家道著。即二南之南字,亦自汉至今无人认得,

  • 识遗

    又称《罗氏识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罗璧(生卒年不详)撰。罗璧字子苍,自号默耕,新安(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前定一条,引陈抟“寒在五更头”之谶语,称第五庚申后又十五年,北宋灭亡,可知此书成

  • 丧服经传王氏注

    一卷。魏王肃(详见《仪礼注》)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别出《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唐书·艺文志》题注《丧服记》,应当是在前代,《丧服》在十七篇外单行,因此,马、郑等人都著有《丧服经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