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以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发动武昌起义为标志,是年为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进行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活动。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迅速增长,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纷纷建立的基础上,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设总部于东京。在国内外分设支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成立后,以机关刊物《民报》为主要阵地大力宣传革命纲领, 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激烈的思想论战,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批驳了保皇谬论,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帝国主义不断加深侵略和清政府日益反动的统治下,全国广大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收回利权和抵制外货的爱国反帝运动逐渐高涨。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川、鄂、湘、粤等省立即掀起保路运动,使清政府惊慌失措,穷于应付。10月10日(八月十九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组成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首义的推动下,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全国就有十四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群众的自发斗争席卷全国,汇合成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清王朝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独立各省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南京临时政府实施了符合共和民国原则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注意改革教育和移风易俗,还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帝国主义为确保其在华既得权益并继续奴役中国,极力扶植袁世凯以代替行将覆灭的清政府,阴谋破坏中国革命;清政府为挽救垂死统治,也只好重新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在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先要挟清政府向他交出军政实权,再软硬兼施迫使革命方面妥协,乘机篡夺全国政权。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力下,革命党人被迫让步,同意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为条件,举袁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颁发退位诏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履约辞职, 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在北京就职,随后临时政府北迁,革命果实被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所窃夺。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清王朝,摧毁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软弱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没有受到触动,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资产阶级共和国徒有其名,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猜你喜欢

  • 俄蒙密约

    包括1912年11月3日沙俄与外蒙当局非法签订的《俄蒙协约》及《商务章程》。主要内容有:蒙古终止对中国的过去关系,俄国政府扶助蒙古自治,并为其编练军队,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和汉人移居蒙地;俄人在蒙古享

  • 玄宗奔蜀

    安禄山攻克洛阳之后,遣兵西进,唐将哥舒翰兵败灵宝(今河南灵宝),潼关不守,叛军遂长驱直入。消息传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京城一片混乱,玄宗仓惶失措。为掩人耳目。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下诏亲

  • 诬告法

    明代关于诬告者反坐的法律。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奸徒不抵,善人被诬者多矣”,于是规定“自今告谋反不实者,抵罪”。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专定《诬告法》,其中规定: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诬

  • 大贺氏联盟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契丹首领大贺氏摩会在唐朝支持下,当选为八部部落联盟长,大贺氏联盟正式形成。至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其最后一个联盟长邵固被杀,大贺氏联盟结束,前后共延续一百余年。在此期间

  •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争

    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之间的一场斗争。公元1259年,南下伐宋的蒙哥汗死于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汗位归属遂成为蒙古宗室矛盾斗争的中心。当时,留守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拖雷幼子阿

  • 宋平北汉

    北宋攻灭河东刘氏割据政权的战役。宋初,北汉地瘠民贫,凭险割据,且依附于辽国以拒宋军。宋太祖屡欲攻伐未成。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北汉主刘承钧死,国内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变乱,宋廷乘机派兵直薄太原(今山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

  • 天津都统衙门

    见“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

  • 申公巫臣使吴

    管仲相齐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内政的措施。这项措施是针对鄙野的农民而实行的,即根据农民种植土地的肥瘠及收成的多少征收不同的赋税。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农民因赋税不均而流徙。

  • 王莽改制

    王莽代汉称帝后,进行的一系列托古改制活动的通称。西汉末年,统治集团奢侈腐朽,土地兼并盛行,大批农民沦为奴婢。王莽篡汉称帝后,为缓和阶级矛盾,进行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颁布诏令,将天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