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徐寿辉、彭莹玉起义

元末南方农民大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故又称红巾军大起义。首领徐寿辉,又名真一(一作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布贩出身。首领彭莹玉,又名彭翼,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十岁入慈化寺为僧,后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并用矿泉为人治病,深受群众拥戴。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彭莹玉与弟子周子旺率众起义,兵败后亡走淮西,进行秘密传教活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夏,彭莹玉及其徒赵普胜等起兵巢湖。八月,徐寿辉与麻城(今属湖北)铁工邹普胜起兵蕲水(今湖北浠水)。十月,徐寿辉称帝,建都蕲水,国号天完(一说国号宋),年号治平。次年,天完军在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连连取胜。起义军以“摧富益贫”相号召,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至正十三年五月,元江浙、河南、江西数省官军大举围剿,天完军所占城池未及巩固,大都得而复失。年底,都城蕲水失陷,徐寿辉败走黄梅山区和沔阳湖中。至正十四年,元军主力在高邮之战中为张士诚部大败,天完军势力再起。至正十五年,天完军倪文俊部迅速攻占沔阳(今湖北沔阳西南)、武昌、汉阳。至正十六年正月,天完军迁都汉阳。倪文俊自恃功高,图谋杀徐寿辉自立。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为部下陈友谅所杀。至正十八年,陈友谅在江西攻城拓地,进展迅速。徐寿辉拟迁都龙兴(今江西南昌),为陈友谅所阻。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徐寿辉率众自汉阳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伏兵城外,尽杀徐寿辉部属,只迎徐寿辉入城。至正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并自称皇帝,改国号汉,建元大义,天完政权覆亡。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在长江流域长期坚持反元斗争,为推翻元朝黑暗统治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 广州新军起义

    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同盟几次运动会党失败后,转而以运动新军作为起义基本力量。1909年10月(宣统元年九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南方支部,责成广州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组织起义。原定次年2月24日(宣统二年

  • 闽南起义

    见“福建小刀会起义”。

  • 内史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隋文帝改称内史省,炀帝又改称内书省。其长官为内史监、令。旋废监。内史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为隋代最高政务机构。唐初沿置,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称中书省。

  • 弘光政权

    南明福王政权。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马士英等人拥立逃来南京的福王朱由崧为帝,建元弘光。用史可法、马士英为内阁大学士,但马士英一伙很快就把史可法排挤出南京,督师扬州,硬把阉党阮大钺拉入内阁。

  • 武毅军

    清末聂士成所部清军。1895—1896年(光绪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及督办军务处商定,在云集直隶、奉天淮军中挑留马步三十营,对旧营制稍加变通,增加工程队、医院等,组建成武毅军,驻防芦

  • 开河分水之议

    又称回河之争。宋代神宗、哲宗时对调整黄河河道的争议。庆历八年(公元1049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大决,河水经今河北中南部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今卫河,由天津入海,形成所谓“北流”。嘉祐

  • 中英藏印条约

    即《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英国通过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88年(光绪十四年)英国殖民者诬称中国西藏地方军队在本国境内隆吐山的防守为“越界戍守”,发动了对西藏的武装侵略。清政府命

  • 交钞库

    金建国初年,一直沿用宋、辽旧钱,并未自铸货币。海陵王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货币需用量增加,于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始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造大钞、小钞,名为交钞。大钞面额分为一、二、三、五、十

  • 西辽

    辽亡后契丹贵族在今新疆、中亚一带所建政权。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七月,辽皇族耶律大石乘天祚帝逃亡在外, 自立为王,率兵西迁。公元1131年在叶密里(今新疆塔城附近)称天祐皇帝,又号古儿汗(或译葛尔

  • 王世充政变

    隋大将王世充争夺洛阳政权、废越王杨侗而自称皇帝的政变。王世充曾率军镇压朱燮、管崇、孟让、格谦、卢明月等农民义军,深得炀帝宠信。后受炀帝之命,率兵入中原,抗拒瓦岗军。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炀帝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