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雕刻和磨治玉、石。张惟俭《赋得西戎献白玉环》:“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②泛指品德、义理、诗文方面的切磋和修养。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琢磨三益重,唱和五音调。”③磨炼;折磨。
①即押韵。指诗歌等创作中于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求音调和谐优美。②和韵的一种。即以原诗韵字为本诗韵字,而其排列次序不必与原诗相同。
指尧帝之子丹朱。因虞舜以宾礼待之,故称。丹朱不肖,国亡。后因以代指失位的君主。温庭筠《题翠微寺二十二韵》:“邠土初成邑,虞宾竟让王。”
词牌名。因温庭筠所作多咏更漏而得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上片二、三句用仄韵,五、六句用平韵;下片前三句用仄韵,末二句用平韵,凡四换韵。温庭筠有《更漏子》六首。
象声词。韩愈《记梦》:“侧身上视溪谷盲,杖撞玉版声彭觥。”
【介绍】:马戴作。诗赞野叟怡养天年、恬然自适的生活。首联构思巧妙,以写野叟手植乔木已老隐喻野叟年寿之高。中二联详写野叟居处之清幽、生活之潇洒。尾联流露企羡向往之情,乃全诗主旨所在。顾安曰:“字句稳称,
①不怕。崔护《晚鸡》:“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奴半夜啼。”②不厌弃。白居易《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为爱小塘招散客,不嫌老监与新诗。”
(—diào)人或诗文的风格情调。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薛能《杨柳枝》:“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介绍】:名无考,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晚唐时人。曾于洛阳纳一美妓,妓死而韦氏子郁闷不乐,作悼亡诗甚多,逾年而卒。《全唐诗》存诗1首。
诗集。五代罗绍威(一作罗威)撰。《旧唐书·罗弘信传》附《罗威传》谓其名己所作为《偷江东集》,共五卷。《崇文总目》卷五著录为《政馀集》五卷。至南宋时其集已有散佚。《宋史·艺文志四》仅著录《政馀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