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梁肃

梁肃

【生卒】:753—793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敬之,一字宽中。河南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郡望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排行二。幼遭安史之乱,上元二年(761)起,避地于吴越间近二十年。大历五年(770),李华独孤及始见其文,称美之,声名渐著。九年(774),至常州师事独孤及,及以之为友。十四年(779)至长安,与李翰游。建中元年(780)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请告归江南。兴元元年(784)宰相萧复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元年(785)淮南节度使杜亚(一作杜佑,误)表为殿中侍御史,充掌书记。五年(789),召为监察御史,转右(一作左,误)补阙。七年(791),充翰林学士,兼皇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九年(793)卒,赠礼部郎中。世称梁补阙,是唐人位卑而名著者之一。博通经史,学兼儒道,复信佛。喜奖掖后辈,韩愈李观李翱等游于其门下,受其影响。与权德舆崔元翰李舟朱放等亦相友善。工文,是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之一。其文学主张:认为“文本于道”;文章之道与政事相通,文要为彰明道德仁义和树立礼乐刑政服务;道德仁义非文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与世之治乱有关,文之高下与才之厚薄有关。这一认识较萧颖士、李华全面。同时,他较早提出文气问题,认为道能兼气,气能兼辞,对韩愈文气说有影响。所作有赋、议、序、记、赞、碑志、祭文等。《过旧园赋并序》、《吴县令厅壁记》等叙写个人遭遇和政事的治乱得失,较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社会现实。《补阙李君前集序》、《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等阐明文学主张,论述有关文学家的生平、创作特色、文学地位等,有较高理论和史料价值。其余则言志抒情,记会叙别,宣扬儒道、佛理等。崔元翰称其文:“其所论载讽咏,法于《春秋》,协于谟训,大雅之疏达而信,颂之宽静形焉。博约而深厚,优游而广大。”元和十二年(817)或十三年(818),苏州开元寺僧元浩之门弟子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刺史崔恭作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梁肃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文》存文六卷。事迹见唐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新唐书》本传、胡大浚等整理校点《梁肃文集》附录《梁肃年谱》。

猜你喜欢

  • 合昏

    ①植物名。即合欢树。杜甫《佳人》:“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②黄昏;傍晚。沈佺期《关山月》:“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

  • 借对

    亦称“假对”。指格律诗一联上下句中处于对仗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对仗的,只是在形式上借字形或字音为对。通常包括借义对和借音对两类。参见“借义对”、“借音对”。

  • 罗思远

    【介绍】:见罗公远。

  • 左匡政

    【介绍】:原名难当。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隋末起兵乡里,众推为总管。唐高祖武德年间任猷州总管。后拜宣州都督,封戴国公。《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存诗1首。

  •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

    【介绍】:李颀《失题》诗句。二句极写思乡之情。虽然离别故乡时间长久而难以分辨故乡面貌,但思乡之情却与日俱增,愈久弥深。出句以流水比喻别离时间之悠长,含蓄深沉;对句正话反问,更突出了乡愁之浓重,耐人咀嚼

  • 谢亭诗

    合集。唐韩愈等撰。许孟容编。一卷。元和十年(815),户部侍郎李逊出为襄州刺史,廷臣三十余人饯送,分韵赋诗,并笔之于亭。许孟容将其编为此书,且为之序。《全唐诗》卷三四四有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清金人瑞选评。人瑞(1608~1661),名采,字若采,后顶金人瑞名应试,又名喟,字圣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诸生。入清后,绝意仕进,以哭庙案被杀。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以评《水浒》《西厢》而著

  • 邵谒诗集

    诗集。唐邵谒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邵谒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作《邵谒诗》一卷。《唐才子传·邵谒》谓“今有诗一卷传世”。《嘉庆一统志》卷四四四谓明王佐得邵集于秘阁,梓传之。有清席启寓《唐

  • 慌惚

    亦作“慌忽”。①模糊不清貌。《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再拜慌忽,遐想昊穹。”②形容迅疾。李白《天马歌》:“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 李景伯

    【介绍】:唐代文学家。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尧)人。生卒年不详。李怀远子。中宗景龙中,为给事中,迁谏议大夫。中宗尝宴侍臣于兴庆池,令各为《回波辞》,众臣皆为谄佞之辞,独景伯为箴规之言。景云中,进太子右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