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那木罕

那木罕

?—1292或1301

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牙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镇戍。十年,借察合台后王与窝阔台后王争战之机,讨平察合台系叛王聂古伯余众。十二年,忽必烈复遣丞相安童辅佐之。十三年(或作十四年),被叛王昔里吉劫执,送交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处。后诸叛王内讧,于二十一年被释归。同年,改封北安王,后复总兵北边,建牙帖木儿河(塔米儿河)。二十三年(一作二十二年)受临江路65000户为食邑。翌年,遣军讨叛王乃颜及其党也不干,自主军防海都,以遏东西叛军相连。延祐七年(1320),追封昭定王。

猜你喜欢

  • 对喀纳

    ?—167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姓钮祐禄氏。顺治二年(1645),由内院笔帖式迁工部主事。历官郎中、刑部启心郎。十七年(1660),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次年,迁刑部侍郎。康熙五年(1666),擢刑

  • 小译师查久喜饶

    ?—1074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

  • 临渭氐

    氐族的一支。出自汉武都白马氐之后。原居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后迁陇右略阳临渭(治今甘肃秦安东南)。十六国前赵时,其豪帅蒲氏(后改为苻氏)率部众徙居关中高陆(今陕西高陵)。后赵时,率众至枋头(今河南

  • 铜壁关

    参见“八关”(22页)。

  • 飞

    参见“抛绣球”(1058页)。

  • 收回巴尔鲁克山文约

    又称中俄《巴尔鲁克山一带地方界约》。1893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初三),清朝政府与俄国在塔尔巴哈台签订。该约规定,1883年※《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规定,俄国租借巴尔鲁克山地区10年已

  • 蛮葛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辽置十二宫。蛮葛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

  • 他汗可汗

    一作“佗汗可汗”,即“伏图”(596页)。

  • 喻寒觅零逋

    藏语音译,意为“副整事”或“副整事大相”。吐蕃官名。详见“喻寒波掣逋”(2205页)。

  • 西至哈至

    古地名。传说中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前的故地。历史民歌曾提及该族系“西至哈至来的人”。其地名说法不一:一说从语音上分析,可能是“西州火州”或“西州和州”的音转,西州是地区名称,火州或和州即高昌城(今新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