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南丝道

西南丝道

古“蜀身毒道”,又称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由※灵关道、※五尺道、※永昌道组成。从四川至云南大理、保山、腾冲,经德宏地区的梁河、盈江,出缅北的孟拱至印度东北的英帕尔,过孟加拉,溯恒河出印度西北,经巴基斯坦,至与伊朗接壤的坦义始罗,再向西行,即与中国的北方丝绸之路相衔接,通向西亚和欧洲。国内发现这条“蜀身毒道”的是公元前2世纪出使大夏(今阿富汗)的张骞,在那里看到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蜀布”,皆是由四川运到身毒(印度),再转运到大夏的。张骞回国后建议汉武帝遣使勘察和开发这条路线,但使者至云南金沙江边时,为“昆明”族部落所阻。近年学者考证,这条古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已存在。据印度《政事论》等史籍记载,其时四川的丝绸已在印度大量销售,并转销到其他地区。又据考古发现,在滇池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中出土的许多西亚文物,应是由此古道运来的。1938年,在腾冲城西宝峰山下核桃园发现的大量五铢钱,很可能是赴缅、印贸易的蜀商遗留之物。可见张骞出使之前这条古道即已存在。唐代以后,更加兴旺发达,贸易更加频繁,佛教文化经此传入。它的形成密切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对发展西南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撒里畏兀儿

    见“撒里畏吾”(2494页)。

  • 回缅官学

    学堂名,官办。清乾隆以后为在内府三旗内培训回、缅语文专业人才而特设的学堂。回文官学,原创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属内务府,以司官2人管理学务。初选三旗幼童就读,学伊斯兰语文。于居京的新疆维吾尔族

  • 者干会盟

    19世纪中叶云南哀牢山区彝族首领李文学和哈尼族首领田四浪(又名田政)领导的两支反清义军的会盟。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云南哀牢山区爆发了以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为扩大力量,决定联合哀牢山中段由田四

  • 边防糺户

    即“糺户”(1276页)。

  • 撒里答

    ?—1256钦察汗国汗。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曾孙,拔都长子。元定宗死后,奉命与叔别儿哥率军3万扈送蒙哥(宪宗)至蒙古肇基之地斡难河(今鄂嫩河),力排众议,破除窝阔台系诸后王争夺汗位之举,拥戴蒙哥

  • 惠妃

    见“萧坦思”(1995页)。

  • 灵藏族

    明代藏区部落名。居地在今青海循化境。属河州卫。其族人因早即归附明廷,故又被称为“熟番”。隆庆二年(1568),其族受蒙古部抢掠,损失严重。入清后,归青海循化厅管辖。

  • 景颇文

    我国景颇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通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缅甸的景颇人也使用这种文字。创制于19世纪末。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组和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合作,经

  • 窦茂

    ?—215东汉末武都地区氐王。居河池(治今甘肃徽县西银杏镇),拥氐众万余人。持险自雄,拒附曹操。建安二十年(215),河池为曹操军所破,被杀。

  • 李纳

    759—792唐朝官员、地方割据者。高丽人。唐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李正已子。生于平卢(治今辽宁朝阳市)。年少即在父管区内为官,历检校仓部郎中,兼总父兵。署行军司马,兼曹州刺史、曹濮徐兖沂海留后,加御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