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董忽力

董忽力

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亦译作董狐狸。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花当曾孙,※革兰台第五子。受明封指挥佥事。居哈剌兀素(在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附近)。嘉靖二十七年(1548),父卒,与兄影克共率本部。隆庆元年(1567),联合察哈尔部,以数万骑攻入界岭口(在今河北长城东段),被明军击溃,影克战死于义院口(在今河北长城东段),遂与影克子长昂率本部继续对抗明军,并与内喀尔喀领主速把亥、炒花等联合行动。万历元年(1573),拥兵至喜峰口索赏,被明将戚继光击破,仅以身免。十一年(1583),助内喀尔喀领主卜言把都儿为速把亥复仇,合兵3万余攻明,斩明军百余,后被明将李平胡击退。十二年,再度南下,被明总兵李成梁等挫败。十三年,率300余部属至明塞恳请恢复通贡互市,诏准开放木市,获大量布帛、粮食和抚赏,双方关系趋和。

猜你喜欢

  • 天山

    西域古山名。见《汉书·武帝纪》。《汉书·西域传》称北山,为东起车师前王廷(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西至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之山,即今天山山脉。《后汉书·明帝纪》、晋《西河旧事》、《魏书·西域传》等均称

  • 博罗纳哈勒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始祖。又作孛罗罕。出身绰罗斯家族。※也先孙(一说为子),阿失帖木儿第四子。弘治(1488—1505)年间,与堂孙(一说侄)卜六阿歹驻牧于把思阔(巴里坤)之地。八年(1495),侄(

  • 营盘

    见“嫩秃黑”(2482页)。

  • 北魏思皇帝

    见“拓跋弗”(1356页)。

  • 平苗记

    书名。清代刘应中撰。一卷。记叙康熙二十四年(1685)仲秋,湖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地区补顶寨苗民在吴二过及吴老叟等率领下暴动,经清军镇压及时叛时服之经过。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辑文。

  • 喀尔莽阿

    1817—1882清代新疆锡伯族爱国将领。姓安佳氏。锡伯营正白旗人。同治十年(1871),任锡伯营领队大臣。是年夏,俄军侵占伊犁。因反对沙俄侵略,屡将沙俄交办情事,禀告伊犁将军荣全,引起沙俄怨恨。十二

  • 托隆武

    ?—184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墨尔哲埒氏。隶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县)正红旗。嘉庆十八年(1813),随副都统色尔衮镇压天理教首领李文成领导的起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迁盛京(今沈阳市)副都统

  • 答剌罕军

    元代军种之一。“答剌罕”,突厥一蒙古语,《元朝秘史》释为“自在”。答剌罕军为元灭南宋时临时召募的军兵。《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应募而集者,曰答剌罕军,此不给粮饷,不入帐籍,俾为游兵助声势,虏掠以为

  • 嵩寿

    ?—175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哩氏。大学士希福曾孙。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庶吉士,散馆编修。十二年(1734),充日讲起居注官,迁侍讲。十三年,命在尚书房行走。乾隆元年(1736),转

  • 奥边

    珞巴族对借债户的称谓。亦作纳觉。珞巴语音译,意为“送还”、“酬谢”。其因天灾人祸、宗教祭祀等陷于入不敷出而举债。一般以等价物偿还,也有以工抵债而充当佣工,并有少数遂成长工,但无人身依附关系,其等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