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羊骨
见“布扬骨”(464页)。
见“布扬骨”(464页)。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
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营右翼携眷驻防兵。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初仅6佐领。继扩编为8佐领。因人数激增,四十年(1770),编为10领,寻复上升为14佐领。以闲散丁多,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十
清文史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嘉庆(1796—1820)年间举人。著有《邑先辈纪略》1卷,《趋庄录》1卷。
?—846唐代回鹘汗国第十四代可汗。跌氏。※昭礼可汗之弟,※彰信可汗之叔。原称乌希特勤。开成五年(840),回鹘为黠戛斯所破,署飒可汗被杀后,为近可汗牙帐十三部推为可汗
书名。南宋彭大雅撰,徐霆疏证。1卷。成书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彭、徐二人曾为南宋使节随员先后到达窝阔台汗庭,各据亲身闻见记录蒙古汗国状况,归后,各出所撰,以彭著为定本,间有不同,徐则加以疏证,遂
1257—1323元朝大臣。畏兀儿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祖八剌术始徙真定(治今河北正定)。阇里赤子。好学,喜结文士。由中书宣使,出为宁晋主簿,改隆平县达鲁花赤。任内,均赋兴学,劝
拉祜语音译,意为“租种”。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租佃的称谓。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解放前在拉祜族内部已产生租佃关系,出租的土地大多是水田(旱地在拉祜族内部多为“借种”),出租者多是地富阶级,租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墓志。又作“西孤山墓志”。为一合。志盖正面刻花草图案,无字,背面刻汉文12行,230字;志文刻契丹大字18行,540字。两种文字不对译,契丹字意尚不晓,汉文叙墓主人身世。死于辽道宗大
见“兀里奚山卫”(111页)。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