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爨僰军

爨僰军

元代云南土兵。简写作“寸白军”。南宋宝祐二年(蒙哥汗四年,大理国段兴智天定三年,1254),忽必烈、兀良合台率蒙古军灭大理国。翌年,以当地僰(今白族)、爨(今彝族)组成该军,有兵数万,仍由降臣段兴智、段福、段实(信苴日)等统领,协助兀良合台平定未附少数民族诸部。六年(1258),该军2万人(一说万人)作先锋,助兀良合台攻入宋内地,“攻降交趾”(指五岭以南地区),复北上直抵潭州(今湖南湘潭),大败宋军,至鄂州(今武汉)与忽必烈大军会合。两年后始返云南,部分流落在长江流域,定居于湖南省桑植县,与土家族等杂居。“至元七年(1270),改中庆路达鲁花赤兼管爨僰军”(《元史·爱鲁传)。此后成为不出戍地方的“乡兵”,从事军屯。据《元史·兵志》载,元初云南有爨僰军屯户3千余,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等地。

猜你喜欢

  • 苍海郡

    古地方政区名。一作沧海郡。西汉元朔二年(前127,一作元年),族首领南闾等诣辽东郡,举部臣属汉廷,武帝派彭吴前往其地置郡。辖地即※族分布区,约有今朝鲜南、北江原道,但说

  • 陇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太宗窝阔台曾孙火郎撒始受封。其子忽鲁歹,孙忻都察先后袭封。

  • 奇布腾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叶木沁之子,※巴木巴尔之侄,初随父驻牧额济勒(今伏尔加河)流域。父早卒,继统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800余户约4000余人随汗王渥巴锡东返祖邦,受清廷封札

  • 丁乍德雷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起誓”。旧时仪式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谕地方。凡因偷窃、两性关系引起争端,无确切证据作出判决时,在氏族首领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各备一块木板,木板两端画上太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科纳

    藏语音译,意为“不变科巴”,或译为“无期科巴”,汉称“死科巴”。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农奴的等级之一。与西藏地区※“堆穷”(小户)相似,是头人、大寺庙和大活佛的附属户。终身被禁锢在份地上,世代为主人当

  •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

  • 积庆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耶鲁盌斡鲁朵”(“耶鲁盌”意为“兴隆”,“斡鲁朵”意为“宫”)。为辽世宗※耶律阮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

  • 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清朝政府与沙俄政府关于中俄中段边界线的界约。中俄两国政府各有所执,双方经过48次会谈,终由中国政府作出让步,于雍正五年(1727年)在布拉河畔布拉村签订此条约。签约代表中方为策凌、四格、图理琛,俄方为

  • 跋黑

    完颜部孛堇(部落长)。亦作孛黑。女真完颜部人。金景祖※乌古迺异母弟,世祖※劾里钵叔父。辽道宗咸雍十年(1074),乌古迺死后,因未能承袭部落联盟长,心怀异志,暗结党羽,与乌古迺子新任联盟长劾里钵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