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傣语音译,意为“村寨”。云南西双版纳等傣族地区的自然村。每村7—8户到70—80户不等。一个村赛基本上就是一个农村公社,但已演变成封建领主政权的基层组织。曼的头人称“波曼”(寨父)、“咪曼”(寨母),由村社成员选举产生,但在封建制下,通常被封建领主加封※叭、※鲊、※先等头衔,管理村社内部事务,对外代表村社。村社保留有某些原始民主形式,“村社民众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集体决定村社内的重大事务;“村社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行政工作。其公职人员有:昆欠(管文书)、昆悍(管武装)、陶格(乡老)、波板(管通讯联络)、板门(管水利)、波摩(管祭祀)、波赞(管宗教)以“乃冒”和“乃少”(管理未婚男女青年事务)等。此外,还按需要和可能分别设有银工(张铿)、金工(张坎木)、铁工(张列)、木工(张埋)、猎手(张盘)、屠宰师(张拉)、理发师(得棒)、医生(摩雅)、阴阳家(喊木宛)、歌手(赞哈)等,均不脱离生产,部分被授予叭、鲊、先等头衔。每个村社占有一定范围的土地、山林和水利资源。土地为村社集体占有,定期分配或抽补调整给村社成员使用。村社成员在生产生活中有原始互助协作的传统,全村举行共同的宗教祭祀活动。封建化后,村社农民沦为农奴,但仍以村社为单位,共同向封建领主承担劳役负担,缴纳官租、贡赋和杂派等。

猜你喜欢

  • 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

  • 莫溃

    见“慕璝”(2434页)。

  • 北面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

  • 甲布洛差

    西藏波密地方差税名。藏语音译,意为“向王交纳的年差”。此“差”,实为“税”,为实物税。其中之“王”系指当时波密王噶朗杰布(居噶朗央宗)。1927—1931年,在藏波战争中,西藏地方政府攻败波密王,年税

  • 巴哈布

    ?—1837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乌忒米氏。嘉庆元年(1796),由健锐营前锋授蓝翎长。随参赞大臣德楞泰出师湖北,继入四川,镇压和追剿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赏戴蓝翎。七年(1802),事平,回任。十一年

  • 博罗特

    ①(?—1654)清代蒙古王公。浩齐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奇塔特昆杜棱额尔德尼车臣楚琥尔子。号额尔德尼。为避察哈尔部侵扰,往依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崇德二年(1637),率众附清,三

  • 光定

    西夏神宗李遵顼年号。1211—1223年,凡13年。

  • 巴克图

    独龙语音译,意为“纹面”。解放前独龙族妇女的一种习俗。传说独龙族妇女很早就有纹面的习惯,一般年满12—13岁都必须纹面,认为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又是划分各个氏族、家族集团的标志,其次可以避邪。纹面时,

  • 辽阳州

    地区名。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境域东西135里,南北140里。东、南接凤城,西邻牛庄,西北抵承德县。秦置辽东郡。汉置襄平县,为辽东郡治。后汉因之。晋为辽东国治,大兴初为鲜卑慕

  • 满兀带

    见“满五大”(2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