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无垢净光舍利塔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第一层塔身高长,面雕拱门式佛龛,内置坐佛,为泥塑,并书佛名。侧浮雕胁侍菩萨,上有宝盖、飞天。下为双层仰莲,莲上砌长方形壶门。斗拱出檐13,檐间距近。一层檐及每层檐转角均为木质,其它为砖制。此种砖木结合形制,尚不多见。每层檐壁正中镶铜镜3面,阳光照耀,光芒四射。塔刹下部为露盘,上仰莲,上宝瓶式覆钵,上宝珠,上刹杆。覆钵中空,外有对开铁门,内置圈足铜香炉一件。从塔外型上看,为典型辽金密檐实心塔式样,1985年维修时,发现塔为空腹。内有宫室,甚为新异,为以往塔所未曾见。经勘查,宫室高约18米,穹窿顶、平底,底径2米,以二层木板隔离为3个空间。腹内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塔有地宫,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函,从中可知建塔缘由。地宫内壁画为契丹时期的遗存,亦甚珍贵。

猜你喜欢

  • 帖哥

    见“铁哥”(1876页)。

  • 忽汗州都督府

    唐置地方政区名。或简称忽汗州。唐先天二年(713)置。因境内有忽汗河(今牡丹江)而得名,又因置于渤海国地区故又曰渤海都督府。辖地初只领有今长白山北麓,牡丹江上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后东临日本海;西以第

  • 邺城

    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平原,漳河临城横卧,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从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至北周大象二年(580)被毁。邺城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200多年,曾多次营建和

  • 雍古

    即“汪古”(1120页)。

  • 甲渠侯官衙遗址

    汉代内蒙古官衙遗址。俗称破城子。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南纳林、伊肯两河间的戈壁滩上。为汉代居延都尉西部防线甲渠塞长官甲渠侯的官衙。遗址大部为砂砾掩没。往西300米,南北排列一字形烽燧和双重塞墙遗迹。1

  • 何宁

    见“萧特末”(1998页)。

  • 比丘

    佛教称谓。梵文音译,意为“乞士”(即靠乞食为生),又有“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之意。蒙古称其为第雅齐。指出家学佛受具足戒之男僧。坚持守清净戒律。要举行简单而神圣的仪式受比丘戒,取得

  • 罗布桑却丹

    1873—?近代蒙古族学者。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人。出生农民家庭,幼年家贫,无力入学,以勤学好问,粗悉蒙文。光绪十六年(1890),以寒门子弟被破格擢任苏木章京。

  • 两番渤海黑水四府

    唐时为东北四族归附所设之四都督府。两番指※契丹和※奚,黑水指※黑水靺鞨。奚置※饶乐府,契丹置※松漠府,渤海置忽汗州府,黑水靺鞨置黑水府。

  • 耶律阿思

    辽大臣。又作阿厮。字撒班。契丹族。节度使耶律独攧子。道宗清宁初年,补祗候郎君,以善射,掌猎事,进渤海近侍详稳。清宁九年(1063)七月,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子涅鲁古发动叛乱,围道宗于滦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