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①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父系家族公社几经分裂后仍保留浓厚原始共产制的大家庭。一般包括同一父系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约二三十人,同住在一座有若干间隔的大房子里,每个对偶家庭占一间隔,内设一个火塘,独龙语叫“卡尔信”,意为“火塘分居制”。每个大家庭均有家长,称“吉马戛”,负责安排生产和家庭内外重大事务。大家庭内部生产资料公有,实行集体共耕,收获物储藏在集体仓库,婆媳妯娌轮流煮饭,饭菜分配由家庭主妇主持,不分年龄大小按人平分,而对老人往往给予特殊照顾。这种共产制大家庭在20世纪初还是独龙族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1933年后国民党为了多征门户税,强制他们分居,加之独龙族私有制的萌芽和发展,促进个体家庭不断分出而日趋解体,但到解放前夕,仍有若干保留。 ②藏语音译,意为“寨落”或“城堡”。原西藏地方政府下属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名。位于基巧(相当专区)级之下,相当于内地的县。建于元末帕莫竹巴时期,初建有13个宗。每宗设宗本(县官)一二人,僧俗并用,管理全宗行政、司法、粮赋、差税等事务。宗署一般设在所在地高处,为石块砌成的高层碉堡式官寨。后噶厦政府按其面积、位置,分大、中、小、边4种。个别边宗因临边界要冲,位于大宗之上。宗政府不设民政、司法、财粮等机构,只设2个仓库,一为宗之贮藏所;一为噶厦仓库,存贮税收财物。 ③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乐器。即用竹子制做的竹口琴。声音较清脆,可吹奏简单的民歌曲调。

猜你喜欢

  • 兴安

    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年号。452—454年,凡3年。

  • 宫籍户

    即“宫户”(1749页)。

  • 克什克腾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西部、西拉木伦河上游。牧地在围场北,东至翁牛特及巴林界,西至浩齐特及察哈尔正蓝旗牧厂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元属上都路及应昌路地,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

  • 先罕木珍

    傣语音译。旧时孟连傣族宣抚司授予拉祜族部落头人(拉祜族称“卡些竜”)的官号。通过他们来统治拉祜族农民和征收各种贡纳。管理若干村社,为辖区政治、经济、军事首领,有权任免原由群众公选的村社头人※“卡些”。

  • 牙尔巴

    清代嘉绒地区藏语音译,为土司衙门头目,俗称小管家。土司衙门一般设此头目3人。其中2人直接受值班大头人指挥和调遣,办理行政事务;另一名专管土司衙门门卫,监收百姓所纳柴草,看守犯人和执行刑罚等事。

  • 披袍仡佬

    古族名。又称披袍革老。以穿着贯首披袍而得名。族称始见于清代。分布在贵州镇宁、平远(今织金县)、水城、施秉、黎平等地。男女皆穿短衣,外披一袍,方而阔,无领,无袖,洞其中,以首贯之,前短后长。妇女以青线扎

  • 泥伏沙钵罗可汗

    ?—659唐代西突厥北庭可汗。名贺鲁。阿史那氏。※室点密五世孙,曳步利设射匮特勤劫越子。乙毗咄陆可汗时为泥伏沙钵罗叶护,统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弩失毕五姓部众,居多逻斯川(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贞观

  • 青阳文集

    见“青阳先生文集”(1282页)。

  • 芦笙调

    苗族芦笙曲调。传统曲调分为舞曲、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等。每种又分若干调。舞曲节奏轻快,抑扬顿挫鲜明。广西融水、云南昭通等地舞曲曲调最为丰富多采。代歌曲调婉转柔和,以黔东南地区曲调最多。

  • 额尔德尼·托卜赤

    即“蒙古源流”(2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