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

辽代契丹族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创契丹大字。其后,太祖弟耶律迭剌为更适合契丹语单词多音节和用粘着词尾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特点,又创拼音式契丹小字。两种文字的字形结构均仿汉字。辽代和西辽及金朝前半期两种文字均通用。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诏罢契丹字。元末明初,逐渐成为无人可认的死文字。辽代,契丹文著述甚多,并译汉籍多种,今俱失传。现存资料主要是本世纪出土或发现的金石等文物。有两种类型,均竖行写,自右向左移行。一种以辽太祖陵纪功碑残石和《萧孝忠墓志》为代表,每个字都逐个分开写,笔划较简。另一种以辽庆陵出土《道宗哀册》和《宣懿皇后哀册》等帝后哀册为代表,是拼音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单词,分别由1至7个不等的原字拼成,两个原字以上的合成字的原字排列顺序一般为先左后右,二二下推,倘原字数为单数,则末一原字居下边中间。原字都是音节,但有时呈音素状态。拼音时有重合元音现象。一般学者认为,前者为契丹大字,后者为契丹小字。对大字的解读进展不大。对小字的解读近年获较大进展。主要著述有《契丹小字研究》。

猜你喜欢

  • 猷吞

    即“由屯”(564页)。

  • 黄琉璃

    书名。全称《无比吉祥黄教阐明诸根本法黄琉璃镜》。第斯桑结嘉措撰。成书于1692—1698年间。全书419页。有拉萨木刻版行世。印度拉克什·钱德拉的《百藏丛书》第12卷1960年版亦排印此书。现有北京中

  • 摆牙喇

    见“巴雅尔”(412页)。

  • 班觉嘉措

    明代藏传佛教(喇嘛教)高僧。藏族。任甘丹寺甘丹赤巴,为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之管家。明万历十六年(1588),三世达赖圆寂。二十年(1592),受三大寺委派,赴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寻觅三世达赖转世灵

  • 拔悉密

    即“拔悉蜜”(1364页)。

  • 包藏先结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其长官事按三年一贡例入朝贡马,赏赐如例。长官世代袭替。

  • 雅隆

    唐吐蕃雅隆部落发祥地。因该处有雅隆河流经南去,又称雅隆河谷。其地有勃令驿(匹播城或跋布川)、琼结、泽当等著名古地、名城。该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雅隆部落据此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青藏高原最强的部落。据

  • 信宁

    见“耶律鲁不古”(1328页)。

  • 北魏太祖

    见“拓跋珪”(1357页)。

  • 寨官

    宋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官名。时朝廷在广西左、右江流域置5寨(一说左江4寨、右江4寨)、宜州5寨、融州钦州各2寨、琼州(今海南,时属广西)3寨、桂州1寨。每寨设巡检、知寨、都监、主簿各1人,总称寨官。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