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祚荣

大祚荣

?—719

唐代粟末靺鞨首领,渤海国创始人。唐总章元年(668),高丽亡,其部(栗末靺鞨的一支)迁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营州都督赵翙侵侮,随父※乞乞仲象(一说即祚荣)从契丹首领李尽忠起事,杀赵翙。后遭唐兵镇压,随父率部众东渡辽河逃亡。次年,父死,袭父职统众,拒击唐军追击,于天门岭(今吉林哈达岭,一说为张广才岭)大破唐军,唐军统帅右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败还。时契丹、奚皆附突厥,通辽东道路被阻,唐军不能往,祚荣遂于唐圣历元年(698)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国,自称震(一作振)国王。为打破唐军征讨,遣使东结新罗,西联突厥,请突厥吐屯(突厥官号,为监察之官)驻于境内。唐中宗复位后,受唐使张行岌招慰,派子大门艺随行岌入朝,留宿卫。唐将册立,因突厥连年犯边,使命未达。先天二年(713)受唐封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又以其所统置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此,即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同年,遣子朝唐于长安,请就市交易,入寺礼拜,获允。后又多次派下属朝唐。对近旁诸部,或招抚或征服,势渐盛,辖地扩大,所统区域约有今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及松花江上中游一带地。开元七年(719)死,谥高王。对创建渤海国和初期的发展、渤海族的形成、加强与唐朝的关系,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哈尔芬卫

    见“哈儿分卫”(1638页)。

  • 四典会要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末经学大师马复初撰。4卷。咸丰八年(1858)成书。复初(1794—1874),字德新,云南大理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教典籍,著述等身。此书卷一为“信源六箴”

  • 叶尔羌保卫战

    清军抗击浩罕侵略军的一次战役。道光十年(1830)八月,浩罕封建主裹胁玉素普和卓,引兵自乌帕拉特、喀浪圭、明约洛等卡伦入侵,进围喀什噶尔(今喀什)和英吉沙尔。复分兵谋攻叶尔羌(今莎车)。时叶尔羌守军仅

  • 甫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野人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与纳木河卫、哈鲁门千户所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佛尔们河卫,并说该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南45里。出库今有据

  • 南关

    ①见“哈达部”(1633页)。 ②参见“镇南关”(2511页)。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右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德勒格尔河西岸、桑锦达赉之东。东至德勒格尔木伦接本部中左翼末旗界,南与西至察汉希尔噶素、哈喇布匀噶素接本部中左翼末旗界,北至库克察布接本部中左翼左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札克必拉

  •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

  • 倘不能

    即“塔布囊”(2157页)。

  • 石盏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赤盏、食盏。为附辽籍女真的一支,居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张家堡等地。金朝建立后,有的迁居来州(治今辽宁绥中县西南),有的迁入长城以内。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中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中右旗界;西至哈喇陀罗海,接本部右翼末旗界;南至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察罕诺尔齐特呼拉,接本部右翼末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始任札萨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