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纥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同盟,遂称回纥。唐贞观三年(629),助唐灭东突厥。二十年(646),其首领吐迷度助唐灭薛延陀,唐以其地置瀚海都督府,使隶燕然都护府管辖。显庆二年(657),再助唐灭西突厥。天宝三年(744),回纥药罗葛氏首领怀仁可汗骨力裴罗统一内外各部,藉唐助力,灭东突厥,徙牙于鄂尔浑河上游于都斤山斡耳朵八里,史称之为“回纥汗国”。其辖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抵贝加尔湖。与唐往来密切,曾两度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尝3次以公主嫁其可汗,以为羁縻。贞元四年(788),上书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开成五年(840)左右,因天灾及内乱频生,势衰,为黠戛斯所破,国亡,部落溃散。其众除部分南徙内地外,余分三支西迁: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安西,一支投葛逻禄,并与原住河西、西域的族人汇合,分别形成河西回鹘(甘州回鹘)、高昌回鹘(西州西鹘)和葱岭西回鹘(喀喇汗王朝)。部众西迁前,主要从事游牧,多大足羊和马。兼营狩猎贸易。推行封建制度,赋税属部,强令被征服部落人民缴纳租税,服无偿劳役。性好歌舞,有剺面之俗。信奉萨满教与摩尼教。崇拜狼。使用突厥文、粟特文。西迁后,转事农业,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使用回鹘文。公元10世纪以后,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今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等地裕固族,即其后裔与当地居民融合的产物。(表见上页)

附:回纥诸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占山户

    清末延边朝鲜族对占有广阔荒野者的称谓。多为满、汉族有势力者或地方官吏,后期也有朝鲜族中分化出来的极少数地主。地方当局发给地照为凭,上写姓名、土地四至、熟荒地和生荒地亩数。规定每垧(合15亩)地需纳白银

  • 蒙瓦部

    即“蒙兀室韦”(2329页)。

  • 牛满江

    清代水名。一作钮满河。黑龙江北岸支流,在精奇里江东,前苏联称布列亚河。本为中国境内之水,其流域,唐代为黑水靺鞨分布区,此后为女真人居地。清咸丰八年(185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 师问忠

    清代白族学者。字恕先,亦字裕亭。云南赵州(辖今凤仪、弥渡)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师村。先世随明将沐英出征云南,因功被封为世袭指挥,落籍赵州,世代与白族交往、通婚,融入白族。少孤,勤奋耕读。乾隆六年(174

  • 五狄

    古代中原人对北方几个少数民族的统称。《逸周书·明堂》载西周有“五狄”。《周礼·夏官·职方》郑玄注引《尔雅》亦有“五狄”。上述二书未指出五狄名称。《白虎通·礼乐》称“北方为五狄”,则泛指北方各族。《礼记

  • 哈里古沁

    明代东蒙古部名。意为捕獭者。明中期,服属满都鲁可汗。其首领鸿郭赉因惧失去领地属民,出面离间满都鲁与其侄孙孛罗忽济农的关系,被满都鲁杀死。

  • 腊惹洞长官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又作臈惹洞长官司。元置,以向孛烁为总管,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治所位于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五年(1372)改属永顺宣慰司,令田世贵为长官。清代,因长官田仕朝归诚,令袭原职。雍

  • 合苏款

    见“曷苏馆”(1652页)。

  • 甘青宁地区第一次羌民大起义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汉遣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羌征西域。羌人惧运屯不还,行至酒泉叛散。汉出兵截击,或覆其庐落。于是湟中勒姐、当煎等羌起兵反抗,陇西塞外先零羌别部首领※滇零与钟羌攻陇西,阻塞陇道

  • 敦珠克山卫

    见“朵州山卫”(8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