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博坦德

博坦德

印度古代梵文音译,又译博坦。“po-tent”,又写作“pothant”或“Bhotanta”。“pot”为“Bhot”之葡文音译,即吐蕃的“”,意即“西藏”。“potanta”指后来的不丹。16—17世纪,印度东孟加拉居民及传教士以此词泛指包括不丹、卫、藏、勃律、拉达克、阿里古格、康、安多在内的整个藏族居住地区。

猜你喜欢

  • 后晋孝安皇帝

    见“石璟”(448页)。

  • 宣靖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成吉思汗叔答里台后裔买奴受封。

  • 手镰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 中俄蒙协约

    中国、沙俄和外蒙古关于外蒙古现状和主权归属的协约。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后,中俄围绕外蒙古主权问题屡有争执。沙俄企图以允许外蒙古改“独立”为“自治”换取袁世凯政府对外蒙古现状的承

  • 阿儿剌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尔剌、阿而剌、阿鲁纳、阿鲁剌惕。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之子抄真斡儿帖该第三子阿鲁剌惕之后裔组成。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博尔术即出自该部,自幼随从征

  • 尚·赞咄热

    吐蕃赤德祖赞赞普(704—755年在位)时大臣。一说此人即“赞咄名悉腊”。唐景龙二年(708),奉赞普命,以“大首领瑟瑟告身”名份,与宰相金告身尚钦藏等赴唐请婚,未果。三年,复使唐请婚,唐中宗以雍王李

  • 兀良哈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一译“乌梁海”,明人称之为“黄毛”。兀良哈为一古老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原始森林中,部分进入南部草地及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战,曾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显赫战功。其东迁

  • 林牙

    契丹官名。《辽史·百官志》称:“林牙,修文告。”“掌文翰之事。”宋人江休复《嘉祐杂志》;“戎使林牙者,犹翰林学士。”一说“林牙”为契丹语名目,汉意为“翰林学士”;一说不类翰林,为泛指掌文书之书记官。辽

  • 杨元保

    ?—1854清咸丰年间布依族起义首领。贵州独山县播让人。布依族。原籍广西,后移居独山。少时习武,好抱打不平,颇受敬重。因不堪清廷苛敛,与余光裕、杨官佑、舒裁缝等参加李源发领导的天地会。因其父领导布依族

  • 李文饶文集

    见“会昌一品集”(8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