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散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孛散。居蒲与路挟懑河(今嫩江东支流乌裕尔河一支流)、上京拔卢古河(今拉林河支流忙牛河中游)、乙离骨岭(今朝鲜镜城附近山脉,一说即咸镜南、北道分界之摩天岭)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火鲁虎必剌猛安迁居中都路(治今北京城西南)境内。世与宗室完颜氏通婚。金代,是姓为官者甚多。后改汉姓林。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孛散。居蒲与路挟懑河(今嫩江东支流乌裕尔河一支流)、上京拔卢古河(今拉林河支流忙牛河中游)、乙离骨岭(今朝鲜镜城附近山脉,一说即咸镜南、北道分界之摩天岭)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火鲁虎必剌猛安迁居中都路(治今北京城西南)境内。世与宗室完颜氏通婚。金代,是姓为官者甚多。后改汉姓林。
见“斡朗改”(2426页)。
见“额林哈毕尔噶山”(2537页)。
?—918五代后唐大臣。吐谷浑部人。本姓骆。少事代北沙陀部首领※李克用(后唐太祖),能骑射,为铁林军将,以战功,迁突阵指挥使,被克用收为义子,赐此名。天祐间从破梁将康怀英于河西,解汾之围,迁左厢马军都
见“耶律夷列”(1309页)。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康乐街南。蒙古语名“塔布·斯普尔罕”,即五塔寺。清雍正五年(1727),崇福寺(小召)喇嘛阳察察尔济呼毕勒罕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喇嘛时,年班赴京,奏请建立此寺。十年(17
清帝于庆日、节日举行的敬老宴会。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以圣祖玄烨六旬“万寿”为由,于畅春园宴各省现任、致仕的汉大臣、官员及士庶之年近古稀以上者,年在90岁以上者33人、80岁以上者538人、70
1647—1716清代藏传佛教高僧。藏族。出生于上热贡地方。顺治十六年(1659)出家。康熙元年(1662),入隆务大寺经院学经。五年(1666),赴西藏,入哲蚌寺郭芒经院,学习《中论》、《般若》和《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域水道记》作鸿和图淖尔,蒙古语“铃湖”之意。又称斋(宰)桑淖尔,即今斋桑泊。原属中国,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并吞。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其先坤儿布,明时授长官司职。清顺治九年(1652)降清。康熙十九年(1680),改副巡检司,颁给号纸,无印信。辖百户,不纳粮石。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捏古思、捏兀歹、赤纳思、直拏斯。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皆出自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为海都次子察剌孩领忽二子坚都赤那与兀鲁克臣赤那后裔。以祖称为部名。游牧于捏兀歹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