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代。现唯一抄本是后来一无名氏回鹘人的手抄稿。原件的大部分残篇辗转流传至法国,收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共21页,42面,每面9行,第1面第2行中画一公牛,第五面第9行中画一鸟,第6面第4行中画一独兽。19世纪末由俄国突厥语学者拉得洛夫复制后,收入其《福乐智慧·导言》中。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哀丁《史集》与中亚历史学家阿不勒哈孜《突厥世系》均收入此传说。另有用察合台语写成的《乌古斯可汗传》和有关这一故事的诗体残卷,198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耿世民之汉译本。

猜你喜欢

  • 太原郡夫人

    唐时吐谷浑王妃。武氏。武则天皇后侄孙女,燕国公武延寿女。嫁吐谷浑王慕容曦皓,受封此号。

  • 竹书纪年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

  •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碑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弘历为纪念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而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记叙出兵征讨缘起及安定局势方略。是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重要史料。原碑存承德普宁寺。

  • 开城圆镜

    契丹小字铜镜。早年出土于朝鲜开城附近,收藏于汉城李王家博物馆。直径17.3厘米。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无图案装饰,除四周留有镜边外,满铸契丹字,共7行,28字,为现存铸字最多的契丹字镜。学者以为文

  • 旅獒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乌拉揭国摩竭城(约位于今阿富汗格吉城地区)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萧挞不也

    ?—1077辽道宗朝大臣。字斡里端。契丹族。国舅郡王萧高九孙。史载其性刚直。咸雍年间入仕,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1075),为彰愍宫使。娶道宗次女赵国公主糺里,拜驸马都尉。三年,迁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

  • 多仁班智达传

    藏文书名。西藏贵族学者多仁丹增班觉著。成书于18世纪中叶。著者出身“噶细瓦”(藏语意为“四喜”)家族,祖父贡布欧珠饶丹,被清朝封为“公爵”,尊称公班智达,居拉萨之官邸名“多仁”,故以名书。该书主要记载

  • 萨日来尼

    赫哲族的婚姻习俗。结婚前男方向女家送纳全部“彩礼”的仪式。赫哲语音译,意为“过大礼”,因主要彩礼于这时全部送给女家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族旧时婚娶中男家要给女方衣服、布疋、家具

  • 拓跋乞梅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唐代宗时期(762—779)任静边州都督府属下思乐州刺史。唐欲隔绝党项与吐蕃的联系,采郭子仪议,将党项诸部内迁,其部迁于庆州一带,陇山(六盘山)以东,称东山部。唐永泰元年(765)曾

  • 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