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禁锢

禁锢

亦作禁固,禁止担任官职。被禁锢者或因犯罪,或因社会地位低贱,以及其它政治原因,终身禁止担任官职,非有诏令特许不得解除。西汉文帝时,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东汉安帝为严惩赃吏,遂增锢二世。永初中因陈忠奏言,乃解赃吏三世禁锢。及至东汉末年党锢事起,党人禁锢终身,其五族、门生、故吏也受牵连,黄巾起义后以大赦解除。魏晋南北朝士族违犯礼教者也予禁锢。南朝梁士人有禁锢之科,南朝陈法制唯重清议禁锢之科,若缙绅之族,犯亏名教,不孝及内乱者,即发诏弃之。


官制用语。禁锢,也写作“禁固”,又称“废锢”,即禁止做官。被禁锢的人,有的因为犯罪,有的因为其他原因。有的只禁锢本人,有的连及子孙和亲友。西汉文帝时对商人赘婿及受贿官吏禁锢不得为官。东汉安帝为严惩贪官,则禁锢二世,后又增为禁锢三世。东汉末年,党人被禁锢终身,且连及五族、门生、故吏。魏晋南北朝士族违犯礼教则禁锢。《后汉书·党锢列传》:“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禁锢终身。”、“又诏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其在位者,免官禁锢,爰及五属。”《汉书·息夫躬传》:“躬同族亲属素所厚者皆免,废锢。”注:“师古曰:终身不得仕。”

猜你喜欢

  • 省监

    监狱名。元代的行省为中央派出机构,不设狱。明代始于行省设置监狱,由按察使司的司狱专管,负责全省行政的布政使司亦设司狱兼管。清代布政司不设司狱,省监专由按察司的司狱管理,故又称臬司监或司监。

  • 同知室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宣政院的副长官,秩正二品,员额二人。

  • ①周朝王畿以外行政区域名。(1) 九服之一。参见“九服”。(2) 五服之一。参见“五服”。② 春秋战国时公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 五官中郎

    官名。东汉隶五官中郎将,比六百石,无员,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实为后备官员,以供选用。三国时吴仍置。官名,汉置,为五官中郎将属官,俸比六百石,掌持戟值班,宿卫殿门,出充车骑。见《后汉书·百官

  • 主管文德殿钟鼓院

    官名。南宋置,属太史局,掌刻漏进牌之事。

  • 内司服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掌王后的衣服。北周依《周礼》置内司服奄中士,正二命;内司服奄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 副领

    官名。郑成功设。参见“正领”。

  • 定本

    见“定琫”。

  • 建信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末刘备置。《三国志·刘封传》: “ (刘备) 以 (申) 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刘备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刘封传》:“上

  • 南京官

    明朝南京各衙署官吏的总称。永乐十八年(1420)迁都北京后,原南京的各官署官员仍存,于官职前加“南京”字。洪熙元年(1425)后曾去“南京”字,仍以南京为京师,并补置其缺置的部分官署官员。正统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