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提刑司

提刑司

官署名。宋朝提点刑狱司简称,或称宪司、宪台。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始于诸路转运司置提点刑狱官,后设专司。掌本路郡县之庶狱,核其情实而覆以法,督治奸盗,申理冤滥,并岁察所部官吏,保任廉能,劾奏冒法。设提点刑狱公事为长官,兼以文武臣充任。后屡经废置,至仁宗明道二年(1033)始成为常设机构。神宗熙宁六年(1073),各增设检法官。哲宗绍圣(1094—1097)初,令兼管坑冶事。南宋又设干办官。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兼催督经总制钱。金朝亦置,掌监察官吏,体察廉能赃滥,以行赏罚。兼掌劝农、采访、管领屯田及镇防诸军。设于中都西京路、南京路等九路,统称九路提刑司,设提刑使、副使领司事,秩正三品、正四品。下设判官、知事诸职。因职权极重,号称“外台”。承安四年(1198)改称按察司。


官署名。金置,后改称按察司,掌审察刑狱,照刷案牍,纠察滥官污吏豪猾之人及私盐酒曲并应禁之事,兼劝农桑等。其长官称使,另有副使、判官等。见《金史·百官三·按察司》。

猜你喜欢

  • 城门吏

    官名。清朝八旗步军营所属掌管京师城门之职官。康熙十三年 (1674) 设。初名“城门校”,后改称“城门吏”。正七品,掌司门禁,稽察出入之事。额设满洲十八人,守内九门,每门二人; 汉军七人,守外七门,每

  • 簪袅

    爵名,亦称“谋人”。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三级。秦及西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 “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爵名。为秦汉二十级爵的第三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

  • 司勋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司勋员外郎,为司勋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司勋员外郎”,见该条。

  • 黄素勋簿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因其写于黄素之上,故名。详见“勋书”。

  • 勾簿司

    官署名。宋太宗时置,职掌与理欠司略同。真宗景德四年 (1007) 废。

  • 御媛

    妃嫔名号。北周置。是后宫中地位较低的妃嫔,仅在御婉之上。分上媛、中媛、下媛三个等级,地位分别相当于六府中的上、中、下大夫。内命妇名。北周设置,为皇帝之妾,位视大夫。大夫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故御媛

  • 回部札萨克

    官名。新疆回部哈密、吐鲁番二部先后于清康熙及乾隆年间内附,清政府分别将两部各编为一旗,以其部长为札萨克,其后均进封为郡王。其下置协理台吉、管旗章京、参领、佐领等官,一如蒙旗之制。

  • 掌蛮隶中士、下士

    官名。古代称南方少数民族为蛮。《周礼》秋官之属有蛮隶一百二十人。掌管征南蛮所获的俘虏以为奴者,以供校人役使养马。北周依《周礼》之制置掌蛮隶中士,正二命;掌蛮隶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北周常用

  • 录副

    “录副奏折”之简称。

  • 廷尉司直

    官名。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 (529)置,员十人。视五品。隶廷尉,掌复审御史检劾之案件。北齐设大理寺后,改“大理司直”。官名。北魏永安中御史中尉高穆奏置廷尉司直十人,位在正监上,专掌复核御史所弹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