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户部员外郎

户部员外郎

官名。唐朝始置,为户部头司户部司次官。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 ,高宗登基,以避太宗讳,改民部员外郎设。置二人,从六品上。佐户部郎中掌户部司事。龙朔二年(662) 改称司元员外郎,咸亨元年(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称地官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德宗以后,度支事繁,常以一人判度支事务。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有实际职掌,正七品。其制有二,属左、右曹者,各一员,为部属之官,参掌本部事务。属各司者,为司之次官,协郎中掌司事。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中,废员外郎,别置户部郎官。辽朝户部亦设员外郎,其制不详。金朝户部不设诸司,置员外郎三人为本部佐贰官,从六品。以一员掌户籍、物力、婚姻、田宅、盐铁、市易等,一员掌度支、国用、俸禄、恩赐、贡赋等。元朝设三员,从六品,参领本部事务。明、清为户部所辖诸司之副长官,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从五品。明朝每司置一员。清朝每司二至五、六员不等,此外,户部所辖三库各设员外郎二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度支部,其称遂废。


官名。唐宋等朝都设此官,为户部尚书的下属官员。唐朝的户部员外郎,与户部郎中共掌户口、土田、赋役等事。见《新唐书·百官一·户部》,参看“户部”条。

猜你喜欢

  • 郡狱

    监狱名。汉始置,《汉书·义纵传》载:“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二百余人。”同书《严延年传》载:“还为涿郡太守,遣掾蠡吾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绣见延年新将,心内惧,即为两劾,欲先白其轻者

  • 人

    官名。掌管国王、王后伙食和祭祀酒食的官。《周礼·地官·序官》“人”注:“祀人:主炊官也。”任此官的为妇女或阉人。

  •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胭粉人户总管府

    官署名。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打捕鹰房达鲁花赤招集平滦散逸人户,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置总管府。大德十一年(公元1319年)升正四品,设达鲁花赤、总管、首领官各一人,令史四人,译史一人,

  • 督标

    清代由总督直辖的绿营兵。见“绿营兵”。

  • 封驳

    大臣见皇帝诏敕有不便者举驳而封还汉朝已有此例,但无定制。亦称“涂归”。唐制,奏驳正之目,由门下省给事中掌之。宋朝规定,皇帝制敕行下之前设官检查舛误及有所不便之事,许以封还、驳正之权。明朝则为六科给事中

  • 沙里

    契丹语。《辽史·国语解》: “沙里,郎君也”。《太祖纪》: “国人号(阿保机)阿主沙里。”

  • 东院王

    西夏诸王位之一。在师位、中书位、枢密位以上。

  • 屯田使

    官名。宋朝置都大制置屯田使、制置屯田使,多以安抚使、知州、通判等兼任,掌屯田事务。又有管勾屯田司公事、提点制置屯田事、措置屯田、屯田副使、提点屯田公事等屯田官。其官署为屯田司或屯田务。

  • 司干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理舞蹈用具。《周礼·春官》“司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

  • 国会众议院

    官署名。为北洋政府时期组成国会的两院之一。参见“第一届国会”。